A股投资策略周报-构建AI图谱Ⅲ:景气分级投资的估值体系
前期报告提要与市场聚焦
前期观点回顾:港股“狂飙”背后:哪些驱动因子与A 股不一样?①港股“AI 含量”高,相关资产较A 股更具“辨识度”;②港股指数级别上涨:核心M1%+M2%“双升”,增量资金包括:南下资金大规模流入、外资回流及香港金管局释放流动性。③空头回补回升情绪高涨。结构依然拥抱“AI”,重视“资讯科技(传媒、计算机),除AI 产业浪潮”的叙事之外,相关科技类资产自身的“估值与盈利前景之间的匹配度”所蕴含的配置价值已经足够不错。
当下市场聚焦:1、民企座谈会释放出何种信号?对于市场有何影响?2、强势行情还能持续多久?3、如何构建AI景气分级投资与估值体系的平衡框架?中长期维度AI 具备较大估值提升空间或依然享有较高估值的行业将有哪些?
民企座谈会提振市场信心,“春季躁动”进入白热化本周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莫过于2 月17 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当下宏观环境仍然面临多重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无疑对于整体市场风险偏好能够起到较为明显的提振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本次会议具备较高的含“科技”量,涉及的行业包括消费电子、半导体、汽车以及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赛道。我们继续维持前期观点,继续看好本轮“春季躁动”行情。不过考虑到:新、旧口径下的M1 同比以及市场有效流动性均边际放缓,我们建议后续可重点关注:①2 月PMI 订单指数;②2 月PMI 生产指数;以及③国内M1。倘若上述数据继续回落,叠加届时市场情绪透支过大,预计强势行情亦将迎来终结。
构建AI 景气分级投资与估值的平衡框架
A 股的历史投资规律显示,市场对于高景气组合的估值容忍度较高;而当盈利低增长或增速边际放缓时,需要考虑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结合产业投资周期来看,随着科技产业步入“市场共识的高景气阶段”,观察其基本面和估值的变化,呈现出两点规律:(1)景气投资10%~15%的“第一阶段”:“景气向上、估值向上”对应“戴维斯双击”,结束时点往往对应“估值见顶回落”。估值见顶的时间重点关注:①产品渗透率进入15%+;②盈利增速拐点;③估值三年滚动分位数达到100%。(2)景气投资15%~20%的“第二阶段”:在行业“维持景气状态”的背景下,盈利贡献占据主导地位并继续对股价上涨形成有效支撑。期间,可能出现:①估值波动率上升且三年滚动分位数可能回落至50%-60%;②ROE 滞后于股价顶点,且供需格局逆转可能冲击盈利能力。
对应至当下,AI 产业叙事下,我们如何对AI 产业链环节进行筛选?(1)短期视角下,建议优先关注当前估值水平相对较低的细分板块,包括:光芯片、HBM、雷达以及智能驾驶等;(2)中期维度下,建议:①优先关注“利润增速尚未释放+capex 明显扩张”的细分行业,包括:智能体、GPU、英伟达产业链及智能座舱等,意味着市场对于行业盈利增速的预期尚未迎来拐点,“低估值+高估值容忍度=最大估值上升空间”。②次选“利润增速高企+capex 明显扩张”的细分行业,包括:光芯片及新型显示技术等,预计“较高估值+高估值容忍度=估值维持高企甚至仍有一定上升空间”。③“静待Capex 扩张”的类别中,关注2025 年预期增速持续边际改善的细分板块,包括智能手表、AI 手机等。
风格及行业配置:“春季躁动”尚未结束,AI 配置正当时“春季躁动”尚未结束,维持重视中小盘科技成长机会,聚焦TMT+机械。建议:(一)基于AI 景气投资图谱,中长期重点看好:①光芯片、②光模块和③新型显示技术。(二)AI 主题投资正当时,短期聚焦:①Deep seek 大模型及相关基础设施、零部件;②低空经济+无人驾驶;③Peek 材料;④AI 消费电子,包括眼镜、手机、音响等;⑤AI 软件应用,教育、医疗、金融。
风险提示
美国经济“硬着陆”加速确认 ,超出市场预期;国内出口放 缓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