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低利率系列2:日本1%+时代 有哪些投资机遇?(下)
重回1%+时代:2020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资产表现为日股>房市>日元=日债10Y 日债在2020 年开始回升,经历4 年时间,从负利率重回1%+。2020 年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对日本带来经济冲击和输入型通胀,日本持续以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应对,货币上保持原来的YCC+QQE,财政上2020 年赤字率再创历史新高,央地赤字率高达20%以上。而在持续多年的宽松政策应对、改革之后,日本的输入型通胀逐步演化为内生型通胀,达到日央行设定的2%通胀目标,日央行开始谋划货币政策的常规化。经济基本面的改善也对日本的大类资产带来影响,日股>房市>日元=日债:1)房价整体上行,2020-2024 年日本所有城市、6 大城市房价分别累计上涨2%、3%。2)货币政策虽然在逐步正常化,但仍处较为宽松状态,日本的经济实力和产业实力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且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2020-2024 年期间日元累计贬值45%。3)通胀预期上行,以及日央行开启加息周期下,2020-2024 年10Y 日债利率累计上行113BP。4)日股延续上行态势,日经225 指数累计上涨69%,风格上,红利>价值>成长,行业上表现较好分别是金融、信息技术和工业,均跑赢指数,通信服务、能源以及非必需消费品与日经指数涨幅基本持平。不论是公募基金,还是养老金,外币资产已占据“半壁江山”。
日本30 年后视镜,如何破局低利率?
10Y 日债30 年:危机接危机,从7%至0%,再重回1%。过去30 年日本接连不断地遇到危机,10Y 日债持续下行。1990-1997 年日本在2%+时代持续8 年;1998-2011 年日本在1%+时代持续14 年;2012-2024 年日本在0%±持续13 年;2024 年末日本终于重回1%+时代。
日本30 年货币:没有最宽松,只有更宽松。每一轮危机,日本在货币政策应对上逐步加码,从常规到非常规。1991-1997 年,日本政策利率从6%降至0.5%;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下,1999年降至零利率;不良债权压力下日本开启QE;金融危机之后,QE 升级为CME、QQE。
日本30 年财政:从摇摆到坚定,宽松与改革相交织。相较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虽然也在逐步加码,但中间为了应对债务压力和老龄化社保压力,几度摇摆、几度加税。直到2012 年安倍上台,改变以往骨子里“小财政”、“宽松+改革”的思路,坚定转向大财政。
日本30 年经济驱动力:居民、企业去杠杆,政府加杠杆。日本几经危机、几经宽松,但历轮政策效果各有不同。1)其中景气回升至危机前的高点、且走出了长期负通胀的主要是2003-2007 年、2012-2019 年、2020-2024 年,这三段时间股票均有不错的表现。2)企业、居民去杠杆,2015 年达到低点、企稳回升,而政府部门持续加杠杆,中央政府杠杆率由1990 年的48%一路攀升至2023 年的218%左右。
日本30 年产业驱动力:研发支出占比震荡上行,但出口优势减弱。从研发支出占GDP 比重来看,日本的研发支出占比从1996 年的2.6%提升至2007 年的3.3%,随后总体保持在3.2%左右的水平。从全球出口份额来看,日本曾在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运输设备、光学影像设备等领域保持较高的全球出口份额,但现在优势正逐步被动摇,对应产品的中国出口份额快速增长。
日本30 年资产价格:2%+时代日债最优,1%+时代日股多轮反弹、核心城市房价阶段性企稳,0%±时代日股反转、核心城市房价回升,重回1%+时代日股、房市占优。从风格指数来看,1990-2024 年日经225 指数累计上涨3%,期间红利、价值指数分别上涨333%、67%,成长指数则下跌40%。从行业来看,科技、能源、医疗以及金融地产在反弹/反转行情下表现较优。
日本30 年机构行为:从固收避险,到资产外流,再到内外并重的转变。2%+时代日股下跌、日债下行,机构和个人通过加大固收资产配置规避风险;进入1%+时代后,日股大涨大跌、利率水平过低,叠加同期海外资产收益较优,日本公募权益基金加大配置外币资产,而固收类基金的规模开始下降。2010 年以来,日央行开始购买ETF,日本公募股票基金也开始加大本币资产的购买,为后续日股反转行情打下基础,同时安倍上台后,为配合“安倍经济学”,要求政府养老金GPIF 调整投资组合、加大权益资产配置,GPIF 在2014 年大刀阔斧调整资产配置投资策略,将国内股票配置比例从12%提升至25%,为日股的持续上行提供资金支持。
风险提示
1、资产价格表现归因存在偏差;2、对日本历史和政策理解有偏差;3、历史资产价格表现经验仅供参考;4、中日之间存在国情差异。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