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财政”系列之一:税收增速为何跑输GDP?
2024 年税收增速低于名义GDP 增速7.6 个百分点,成为财政扩张的制约因素。在2025年财政"更加积极"的基调下,税收增长能否逆转颓势?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一问:税收和GDP 的增长有何规律?税收对名义GDP 的弹性系数约为2从历史数据观测,税收增速与名义GDP 增速存在非对称波动特征。当名义GDP 增速处于5%基准值时,税收增速通常围绕零值波动;GDP 增速每偏离基准1 个百分点,税收增速波幅可达2 个百分点,呈现约2:1 的弹性特征。特殊政策调整期该规律可能失效。
长期而言,税收弹性主要源自所得税机制。一方面,企业成本具有黏性特征,利润波动幅度大于营收变化,这种波动通过企业所得税放大;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居民收入增长会触发税率跳档,产生"档次爬升"效应,致使个税增速超越居民收入增速。这两大传导机制共同构成税收弹性的制度基础。
需要特别注意,2024 年税收收入下降主因并非所得税,而是国内增值税、出口退税、契税和土地增值税的共同作用。其中,增值税下降受双重影响:一是PPI 持续下行压缩税基,二是金融地产部门活跃度降低。出口退税规模因出口量增长而扩大,进一步加剧税收收入的减少。此外,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调整对税收收入产生显著影响。
二问:行业税负差异几何?地产金融等税负较高,农林牧渔等税负较低从产业结构视角看,税收与GDP 的行业分布差异是两者增速分化的重要原因。税收的行业集中度远超GDP:2021 年税收前五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采矿业)贡献77.4%的税收,而GDP 前五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金融业)占比仅为58.8%。
行业税负呈现明显梯度特征,地产金融等税负较高。按"税收/增加值"指标测算,2021 年房地产、金融、租赁商务服务构成高税负梯队(>20%),采矿业、制造业紧随其后;低税负行业(
重点税源行业驱动机制各异。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税收受PPI 波动主导,房地产业税收与土地购置、商品房销售周期正相关,金融业税收则取决于信贷规模、盈利能力与薪酬水平的复合影响。这种差异化的传导路径,最终导致税收增速与GDP 增速产生结构性偏离。
三问:2025 年税收趋势如何?税收总量有望修复至2023 年水平从产业传导机制看,我国税收与PPI 及金融地产周期深度绑定。PPI 回升将直接扩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等行业的税基;金融业、房地产业税收则受信贷规模与地产销售双重驱动。根据我们在年度展望报告中对PPI 和信贷的预测,2025 年税收或恢复性增长。
地方财政预算草案释放积极信号。截至2 月中下旬,21 个省份公布的2025 年税收预测的同比增速均值为3.9%,其中9 省预期超4%(青新鄂甘粤领跑),12 省保持1%-4%温和增长。若该趋势兑现,全国税收总量有望回升至2023 年水平(约18 万亿元)。
税制改革或将迎来“关键窗口”。一方面,税收收入占GDP 比重持续下滑问题亟待解决,《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已经提出“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健全直接税体系”;另一方面,央地财政关系调整迫在眉睫。2025年2 月21 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推动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举措,标志着央地分配制度改革将于2025 年启动。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