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周报:科研人员成功研发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技术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2-25 21:08:00 评论:0

  科学家发现大 脑中调控攻击和亲社会行为的关键神经元。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龙研究组与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Scott Russo 课题组合作,利用Swiss-Webster(SW)小鼠品系,建立了一套新型检测攻击欲望和攻击奖赏的行为范式, 共同发现杏仁核皮质区雌激素受体α 神经元(COAplEsr1)在调控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之间的转变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具有攻击性的雄性小鼠中,该神经元能够特异性响应社交信息刺激,并促进攻击行为发生。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首个人工设计的特定跨膜蛋白诞生。西湖大学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卢培龙课题组基于HBC 荧光基团,把蛋白表面从“亲水”设计成“疏水”,设计了一种能够特异性地结合某种小分子的“跨膜”版本的荧光激活蛋白,不但成功地结合(点亮)了配体荧光基团HBC599,而且结合后的荧光强度是游离状态的1600 倍,远超天然跨膜荧光蛋白。课题组由此成功解析出设计蛋白与荧光基团复合物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并证实其与设计模型高度一致。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高效构筑二维材料亚纳米级孔洞的新策略。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学院和电子显微中心韩宇团队同合作者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精准控制二硫化钼晶粒的取向与尺寸,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形成两种固定的优选取向,在单层二硫化钼薄膜中成功引入了大量预先设计的多孔晶界结构,从而实现了高效的水分子和水合离子分离。该高效构筑二维材料亚纳米级孔洞的新策略有望拓展至气体分离、催化及其他功能性膜材料等领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

      我国科学家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高温超导电性。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陈卓昱与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与清华大学团队联合,通过自主研发的“强氧化原子逐层外延”技术,成功构建出结构复杂、热力学亚稳但晶体质量趋于完美的氧化物薄膜,并在原子级平滑的基片之上精确排列镍、氧等原子,构建出纳米级厚度的超薄膜,还在极强氧化环境下,通过界面工程实现“原子铆钉术”,固定住了原本需要极高压环境下才能稳定存在的原子结构。本次研究不仅为宽禁带半导体等各类氧化物的缺氧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还拓展了高温超导等强关联电子系统的人工设计与制备,并在常压环境下实现了镍氧化物材料的高温超导电性,使镍基材料成为继铜基、铁基之后,第三类在常压下突破40 开尔文(K)“麦克米兰极限”的高温超导材料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科研人员成功研发超长寿命高效制氢技术。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联合科研团队通过在铂基催化剂表面构建稀土氧化物纳米覆盖层,形成纳米级“保护盾”,实现对关键催化剂界面的精准保护。在甲醇—水重整制氢反应中,该新型催化剂成功稳定工作超过1000 小时,且实现了超过1500万的催化转化数,突破了催化科学中的稳定性瓶颈,首次在不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前提下,实现了高稳定性的界面催化剂设计,为贵金属催化剂的低成本、高稳定性应用提供了可行方案,预计未来将在绿色能源、氢燃料电池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期刊。

      风险提示:前沿科技发展进程在规制边界、演进路径、商业落地、外部环境等方面不及预期。

机构: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子健/蔡晨 日期:2025-02-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