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过山车”
复盘与思考:
2 月26 日,权益市场迎来显著反弹,上午行情仍然由科技板块推动,下午切换至顺周期板块,尾盘则受券商品种驱动行情再度走强;债市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短端继续修复,长端窄幅震荡,较昨日变化不大。
复盘各类资产表现,股市,大盘指数反弹,上证指数、沪深300 分别上涨1.02%、0.87%,科技板块领涨,科创50 上涨2.17%,创业板指上涨1.23%,小微盘延续上涨态势,中证2000、万得微盘股指分别上涨1.58%、1.32%。债市,10 年国债活跃券收平、30 年国债活跃券小幅上行0.6bp,10 年、30 年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上涨0.19%、0.29%。
商品市场表现相对分化,基建地产链中,受减产预期带动,螺纹钢价格回暖,上涨1.24%,铁矿石、沥青分别下跌0.98%、1.67%,玻璃价格继续下跌2.08%;贵金属价格走弱,沪银下跌1.58%、沪金下跌1.09%。
资金面日内反复,整体较昨日略有收敛。早盘资金面延续偏松格局,非银隔夜成本位于1.90%水平。随后央行公开市场净投放98 亿元,虽维持净投放,但百亿内的供给增量或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资金面逐步收敛,非银隔夜资金成本进一步升至2.20%。受此带动,国有大行新发存单纷纷提价,1M 存单新发利率由2.05%抬升至2.08%。不过,尾盘资金面再度回归均衡宽松,非银隔夜资金利率降至1.90%水平。全天来看,民生银行资金情绪指数由40.2%升至49.7%,R001 小幅上行2bp 至1.97%,可跨月的 R007 小幅下行0.7bp 至2.30%。
从现券走势来看,尽管资金面边际收敛,但税期已过、尾盘资金宽松,债市对于资金回稳的信心增强,短端收益率继续修复。全天来看,7 年内中短期国债收益率普遍下行1-2bp。长端则在消息面以及股债跷跷板影响下,演绎“过山车”行情。“两会”之前,市场风险偏好仍处高位,面临政策空窗期,长端利率走势表现出“看股做债”的特征。叠加消息面反复,债市多头依然偏谨慎。
不过债市情绪总体边际回暖,表现为债基已经转为小幅净申购,抛盘力量减轻。据第三方基金申赎数据,2月26 日纯债基金脱敏后的净申赎指数为1.3 点(2 月25 日为-11.9 点)。往后看,伴随两会关键指标明朗,股债趋势会更加清晰。不过对于当前的债市,各品种收益率均处相对高位,买在混沌时的风险或也不大。
权益市场迎来反弹,全市成交额1.97 万亿元,仍接近2 万亿元水平。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科技牛”的强势行情,体现在震荡中枢的“阶梯式”上升。1 月14 日大幅反弹后,市场在1 月15 日至2 月5 日基本保持横盘,此时震荡区间位置相对偏低(万得全A 处于4860-4960)。随后,市场受DeepSeek 和机器人利好推动加速上涨,并在2 月11-18 日围绕更高的中枢震荡(万得全A 处于5100-5190)。而2 月19-21 日的强势行情之后,万得全A 持续在5210-5280 区间徘徊,同时做多与兑现情绪交替定价,市场来到了更高一层的区间震荡。
分板块来看,上午行情主要由科技品种推动,下午占优板块则切换至低位顺周期品种(如地产、食品饮料等),尾盘券商品种“脉冲式”上涨,推动行情进一步走强。除去市场预期券商合并的事件性因素以外,午后“科技切顺周期”或是部分资金畏高情绪的体现。不过银行、交运等低波红利品种表现靠后,指向资金调整配置 方向并非出于避险情绪。这意味着配置顺周期可能只是“高低切”思路下的权宜之计,当AI、机器人、算力等热门板块的强势行情稍有松动,这些资金或将回流,推动科技行情继续走强。
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上涨3.27%和4.47%,均再创924 以来新高。同时,南向资金延续净流入趋势,今日净流入97 亿元(人民币)。结合周一、周二恒生指数分别下跌0.58%、1.32%的情况来看,港股仍然处于“回调就是机会”的框架中。而尾盘南向资金转为净流出,体现出部分资金倾向于“落袋为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港股和A 股处境相似(做多和兑现思路交替定价),但上涨逻辑却略有不同:A 股走强主要由科技信心重塑推动,AI 和机器人是主线;而港股上涨则可能与资金配置互联网品种的需求相关。
整体来看,A 股和港股仍然处于“上涨兑现,下跌参与”的震荡中。板块方面,算力仍然是AI 板块资金情绪分歧时的炒作方向。同时机器人行情仍在走强,不过近三日的走势均为冲高回落,指向机器人板块情绪同样出现分歧。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到可能承接机器人板块畏高资金的方向,或是此时参与科技行情的机会。由于机器人产业链与智能驾驶在传感器、芯片、控制系统等环节存在共同之处,二者在题材上较为相似。这意味着,当机器人板块情绪出现分歧时,智能驾驶有望成为资金切换的方向。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