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周报:短期扰动不改中期重估趋势
核心观点
上周港股出现一定的调整,主因前期累积了较高涨幅、美股AI 资本开支增速放缓预期、关税等不确定性。但国内AI 等领域应用落地的逻辑确定性仍强,且中国科技资本开支节奏或快于23 年的美国;叠加中国经济中期韧性强,市场对关税风险预期或较充分,中国资产相对收益仍可期。近十年两会期间港股多震荡,高股息风格占优;会后至4 月政治局会议期间港股通常走强。资金面上,外资持续流入,南向资金买入创纪录,空头平仓意愿强。配置上,建议维持哑铃策略,沿盈利预期上修方向寻找线索,配置科技重估(互联网/硬件)、创新药、及高股息中兼具攻守属性的通信等板块与行业。
如何看待外围扰动和后续行情?
周五港股市场有所回撤,除前期累积了较高涨幅外,或归因于海外市场扰动:
1)美股软件公司在市场担忧AI CAPEX 增速放缓下回撤;2)亚特兰大联储模型显示美一季度经济或萎缩,海外衰退交易升温;3)特朗普称将对欧、对华各加征25%、10%的关税,俄乌谈判不确定性提升等。我们认为,近期中国资产相对收益仍可期、中长期价值重估浪潮或仍将持续,依据是:1)全球来看,科技应用加速落地的前景确定性仍强,中国或将呈现出比23 年美国更快的资本开支投资节奏;2)国内经济筑底态势显现,2 月PMI 重回扩张区间,节后经济实现开门红;3)美对华加征关税及俄乌冲突虽能见度较低,但市场此前对关税预期或相对充分,且俄乌问题对华直接影响小。
近十年两会期间港股多震荡,会后-4 月政治局会议更强势全国两会将于3 月4 日、5 日在北京开幕,两会前后投资者关注港股日历效应。整体视角下,近十年恒指在两会期间多震荡,相较于A 股胜率不占优势;风格与行业视角下,两会期间高股息风格通常相对占优(过去15 年内 vs恒生指数胜率超过70%),建材、电力及公用事业vs 恒生指数胜率超过90%;对比而言,两会结束至四月政治局会议召开期间,港股通常较为强势,恒生科技上涨概率则超越恒生高股息,行业上家电、电子行业相对强势(过去15 年内上涨概率与vs 恒生指数胜率都超过70%)。
外资流入动能持续,南向资金买入再创新高,空头资金较为谨慎资金面上,外资方面,截至上周三,EPFR 口径下外资净流入境外中资股6.7 亿美元,其中主动型外资流出2.2 亿美元,规模较前一周略有缩窄,被动型外资上周净流入8.9 亿美元,规模较前一周变化不大。南向资金方面,上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近750 亿规模再创新高,截至周三南向资金主要流入商贸零售(阿里巴巴)、电子(小米)及传媒(腾讯)板块。沽空方面,过去一周恒指沽空占比12.1%,近一周有所上升。节奏上看,周五市场下跌后空头迅速获利了结,沽空比例下行至10.5%,未现明确拐点下空方长周期逆势操作仍谨慎。产业资本方面,近一周回购金额13.4 亿港币较前一周上行。
配置:短期或有震荡,中长期价值重估趋势未改往前看,短期维度,不排除港股部分前期涨幅较多的标的或存震荡回调的风险。但中长期来看,中国科技资产重估逻辑未发生负面边际变化下,依旧坚定看好价值重估行情演绎。结构上,建议维持此前哑铃配置思路,沿盈利预期上修方向寻找线索:1)配置在DeepSeek 发布催化下25/26E 盈利预期有所上修的港股互联网与科技硬件标的,把握中美科技股价值重估机会;2)配置存在补涨空间、有望受益于AI 产业发展、且自身具备景气或政策催化的行业如港股创新药;3)盈利预期相对稳健的红利标的,同时在科技重估扩散行情下有受益机会的,如通信等,仍可作为底仓配置选择。
风险提示:地缘不确定性,美国优先投资政策,科技板块拥挤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