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瞻:传统筑基 新质寻增

股票资讯 阅读:23 2025-03-03 12:18:51 评论:0

  2025 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其设定目标、工作重心和产业亮点是市场关注的重要议程。此前华泰宏观团队已就经济增长目标、财政赤字等量化指标做了简要梳理及展望,本文则从地方两会及近期政策等角度,聚焦简析消费、制造、科技等不同领域的政策看点。

      2025 年两会的四大看点:①消费:关注以旧换新政策规模,及服务消费、新型消费是否有增量表述;②投资:关注两重项目及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制造业绿色化、智能化或仍是重点;③产业:把握去年中央经济会议以来的四个关键词—AI、低空经济、未来产业、供给出清;④其他:关注民企促发展和地产抓落实的相关政策举措。

      此外,对于A 股,日历效应来看,两会至4 月底,红利、创业板指占优概率相对高。行情向上的关键是形成经济基本面改善预期,择线锚定两会焦点。

      消费:关注以旧换新规模,服务消费、新型消费寻增量1) 商品消费:以旧换新仍是2025 年各省稳社零的重要抓手,1 月已出台全国层面的纲领性文件,两会关注特别国债支持以旧换新的资金规模(去年为1500 亿元)。行业上,从已出台的政策看。消费品扩围品类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及部分小家电。

      2) 服务消费:2024 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较疫情前趋势水平有较大修复空间,或是政策焦点。潜在抓手包括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扩大优质消费供给、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支持地方消费补贴等。行业上,关注文旅、餐饮。

      3) 新型消费:第一,首发经济。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此前表示“将加快出台推动首发经济的政策文件,因地制宜是关键。重点关注服装、美护、珠宝、潮玩。第二,冰雪经济。已有顶层设计,行业增长仍具规模,东三北省、内蒙及新疆为重点省份。第三,电商。若按计划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对应25E 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速提升至9%以上,关注相关新业态。

      投资:关注两重项目及设备更新的支持力度

      “两重”项目及设备更新是拉动去年固投增速的主力。两会关注特别国债用于支持两者的资金规模(去年前者为7000 亿,后者为1500 亿)和重点投向。从现有政策表述看,绿色化(“十四五”中期评估中,单位GDP 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滞后预期)、智能化转型可能是主要线索。

      产业:四个关键词——AI、低空经济、未来产业、供给出清1) AI: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人工智能+”,2 月10 日国常会明确提出促进“人工智能+消费”,此外综合浙江、北京等地区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下游重点领域或包括AI+消费/医疗/教育/交通。此外,关注智算基建;

      2) 低空经济:2025 年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有提及,地方仍是目前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关注深圳、合肥等重点城市的代表性标的。2024年12 月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低空司)成立,后续或推出更多顶层设计,从低空司重点工作看,或聚焦低空基建(尤其是智能网联系统建设)、安全监管等领域。

      3) 未来产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培育未来产业”,2025 年地方两会也均有着墨。结合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表述,人形机器人或是共识较强的方向,广东、浙江、北京等经济大省均有一定着墨。量子科技出现频率亦较高。此外,新型显示、6G 等也有部分省份提及。

      4) 供给出清: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到2 月10 日国常会首次研究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或反映决策层对于部分产业存在产能压力的重视程度较高。后续关注是否提及重点行业,如光伏设备、化学制品等,以及具体做法。

      其他关注点:民企促发展,地产抓落实

      1) 民企:民企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A 股市值占比表征,已近40%),2 月18 日的民企的座谈会后,关于民企的增量表述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从民企座谈会看,预计政策或沿着推进生产要素、竞争环境公平化,加大对技术创新、绿色转型的支持力度(如提供更多渠道、更低成本的融资等)等方向展开;

      2) 房地产:地产产业链拉动效应强,稳地产仍是A 股盈利周期企稳的关键点。预计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供需两端抓落实。土储专项债或持续推进,呵护房企现金流。

      简要复盘:两会至4 月底,日历效应下红利或占优,基本面改善预期是关键1) 两会至4 月底的日历效应如何?第一,过往看两会开幕后至4 月底全A 表现一般,上涨概率30%;第二,风格看,两会至四月底,红利和创业板指上涨概率60%,但后者历史看表现波动较大,此外,两会后大盘上涨概率反超小盘;第三,结构上,两会开幕至4 月底,美护、建材上涨概率超50%。若进一步分阶段看,两会期间,TMT 上涨概率高,两会后至4 月底,可选消费上涨概率高。

      2) 2013 年以来,两会后至4 月底共出现4 次全A 上涨情形,有何借鉴?

      第一,基本面预期的积极变化是驱动市场在两会开幕至4 月底上涨的关键;第二,顺周期板块表现通常更好,但内部有差异,走强的方向往往与政策重心有关(2016 年为轻工、化工,2024 年为汽车、家电);第三,强产业周期可一定程度打破上述规则,如2023 年GPT 主题带动下的传媒。本轮需要留意特朗普关税风险、国内AI 产业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强产业周期或使得两会后市场风险偏好优于以往,但需注意4月初特朗普关税风险对交易节奏的扰动。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经济数据成色不及预期;海外风险扰动超预期;复盘经验基于有限的历史数据,可能失效。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继强/王伟光/孙瀚文 日期:2025-03-0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