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景气交易窗口来临
核心结论:两会交易窗口逐渐过去,迎来春节后景气数据可比验证期,市场未来一段时间或更关注宏观(PMI、社融、地产等)、中观(消费、制造业复苏)、微观(财报)的数据验证。PMI 方面,2 月制造业PMI 重回扩张区间,但单月的环比改善尚未形成趋势,PMI 本质是一个对前景的乐观指数,2月发生了以DeepSeek 为代表的一系列风险偏好提升事件,而PMI 作为主观问卷数据,单月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但后续能否支持连续的、拐点式的变化,还需要观察。地产方面,核心城市二手房需求率先回暖,但二三线城市需求与开工呈弱增长,景气是否能够逐步传导至低线城市与新房销售仍需观察。消费&制造业方面,需求端,线下消费复苏,耐用品消费弱复苏,内生需求韧性凸显,出口则或面临挑战;供给端,下游开工率好于上游,后续等待内需提振下,景气“自下而上”的传导。
PMI 数据方面,单月的环比改善尚未形成趋势,我们认为,市场或更为关心3-5 月后续的数据验证。
一是节后复工复产的影响无法估算。今年1 月PMI 的下行较大,2 月PMI 或有低基数的助力,且2025 年 1-2 月PMI 均值相比2024Q4 的50.17%下滑了0.52 个点。
二是分项指数出现分化。一方面,PMI 的上升,更多是大型企业的修复,中小型企业还是在收缩的;另一方面,产成品库存上升,原材料库存继续下行,前者反映需求端待验证,后者反映补库意愿偏弱。
三是PMI 本质是一个对前景的乐观指数,2 月发生了一系列风险偏好提升的事件,而PMI 作为主观问卷数据,单月上升的可能性比较大,对市场形成支持,但后续能否支持连续的、拐点式的变化,还需要观察。
地产方面,开年以来的地产数据和PMI 类似,有一定复苏迹象,但持续性也待验证。地产需求端数据受核心城市二手房销售回暖影响,企稳现象初见。
但一方面,二、三线城市房价的企稳仍需要时间;另一方面,新房销售略弱于去年同期,景气是否能够逐步传导至低线城市与新房销售仍需观察。供给端,地产开发投资拐点未现,建筑开工强度节奏偏慢。
消费&制造:需求端消费强于出口,供给端下游强于上游;消费链景气度改善强于设备链,复苏信号抬头。
需求端:内需韧性凸显,与经济活跃度最相关的线下消费强复苏兑现,与居民收入相关性更高的耐用品消费弱复苏。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后续随着以旧换新等提振内需政策的推进实施,消费回升仍有较大空间。
外需方面,出口量稳价转弱,尽管有“抢出口”延续支撑,但关税扰动下后续景气度待观察。
行业配置建议:赛点2.0 第三阶段攻坚不易,波折难免,重视恒生互联网赛点2.0 第三阶段攻坚,社融脉冲已出现回升,春节归来进一步观察基本面改善情况,恒生已先行,A 股反应滞后。根据经济复苏与市场流动性,可以把投资主线降维为三个方向:1)Deepseek 突破与开源引领的科技AI+(详见《DeepSeek 系列:AI+投资图谱》(20250206)),2)消费股的估值修复和消费分层逐步复苏(《让一部分人先消费起来》(20250102)),3)低估红利继续崛起。红利回撤常在有强势产业趋势出现的时候,因此低估红利的高度取决于AI 产业趋势的进展,而AI 产业趋势的进展又取决于AI 应用端和消费端的突破。消费板块投资的核心因子是估值,在当前消费板块低估值、利率下行、政策催化下复苏周期抬头(哪怕是很弱的斜率),以宏观叙事而对消费过分悲观反而是一种风险,重视恒生互联网。
风险提示:1)过去历史经验仅供参考;2)风格分类仅供参考;3)政策出台和落地具备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