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策略一周回顾展望:二季度弱势震荡 科技仍可能有独立行情
一、A 股二季度调整的宏观背景:中国出口自然回落 + 美对华关税威胁加码,海外衰退交易向A股映射。宏观预期波动放大,风险偏好下行。顺周期修复上行空间有限,科技行情需收缩聚焦。我们不担心的问题:业绩期科技行情不是“证伪”而是“聚焦”。4 月A 股一季报期、经济数据验证期预期本就偏低,预期额外下修空间也有限。
短期市场调整的直接原因:“四月决断”(A 股年报一季报验证期,中国经济数据验证期,美国关税兑现期)窗口临近,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短期调整兑现后,我们认为“四月决断”压力已基本释放:
互联网资本开支增速与A 股国内算力相关板块营收增速正相关,国内算力订单是订单集中释放期,一季报也有望看到向上拐点。业绩期科技行情不是“证伪”而是“聚焦”,后续国内AI 算力可能率先分化走强。A 股顺周期改善预期本就偏低,即便4 月经济未延续强势,预期额外下修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仅4 月验证期的调整压力已经有限。
二季度后续,宏观层面依然存在的问题是,中国出口自然回落 + 4 月初之后美对华关税威胁可能再加码。这对应,宏观经济预期波动放大,市场对二季度政策见效的急迫程度将提升。海外衰退交易可能向A 股映射,国内债弱股强的“股债再平衡交易”可能阶段性逆转。这从资产配置角度,A 股二季度可能维持弱势震荡市。结构上,顺周期修复上行空间有限,股价演绎到需要总体经济验证向好的阶段,股价阻力就会明显增加。科技行情也需要收缩聚焦,宏观和市场环境暂时不利于主题投资发散思维。
二、本轮科技调整的叙事与2023 年美股纳斯达克调整的叙事类似:应用兑现偏慢,算力投资超前担忧,算力产业链业绩持续性的担忧。可以耐心等待科技产业趋势再催化,延续结构牛行情。后续催化的级别:互联网平台内部爆款应用催化,可能强化资本开支高增预期,AI 算力行情卷土重来;而基础层大模型突破,可能是催化新一轮全面AI 行情的因素。
本轮科技调整的叙事与2023 年7-10 月美股纳斯达克调整的叙事类似:应用兑现偏慢,算力投资超前,算力龙头高盈利能力无法维持。而结束调整还是依靠产业趋势的进一步催化。同时,我们认为,国内AI 算力的调整对应的产业阶段与美股2023 年6 月不同。2023 年6 月海外AI 行情经历过三波新高行情后,基础层(大模型和算力)和应用层均已有明确催化,股价进一步上涨需等待更具突破性的应用(当时大模型条件,已经限制了应用的进一步突破),或者基础层更进一步。后续催化难度大,所以美股调整持续了一个季度。而本轮国内AI 行情,基础层预期发酵平稳顺畅,但应用层,互联网平台内部爆款应用催化尚不充分,而其他To C 端应用也尚未兑现爆款。国内的产业趋势仍处于基础层突破后,应用层挖掘不充分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调整时间可能是更短的。
以这样的思路出发,思考后续各类催化对应的行情级别:互联网平台内部爆款应用催化,可能强化资本开支高增预期,港股互联网延续强势,A 股AI 算力行情弹性更高。而基础层大模型的突破,可能是催化新一轮全面AI 行情的因素。
三、25Q2 防御思维占优,看好高股息相对收益,短期配置类资金定价权强化,高股息加速修复绝对收益。2025 年科技结构牛判断不变,当前可能还不是科技中级别调整波段,继续推荐:国内AI算力和应用、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继续更加看好港股高股息,中期看好港股互联网为本轮科技结构牛龙头。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