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点:关税之后是规模经济之争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4-30 15:12:58 评论:0

  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有两大目标,降低贸易逆差和促进美国再工业化,前者主要是经济层面的保护主义,后者更具有地缘竞争的特征,主要是针对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体系中心的地位。两个目标相互联系,关键变量是规模,美国对一个小型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不具有系统重要性。由此分析美国关税作用的机制和影响需要重视规模经济的角色。美国的贸易逆差反映了其低储蓄率,后者有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和美国大型科技企业全球收租的作用,国际货币和数字经济有规模经济效应,但其垄断属性使得相关的收益更多由美国获取,包括负债成本低和资产高估值带来的财富效应,提高了消费率,贸易逆差是结果的体现。另一方面,制造业也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创新带来的垄断超额收益难以持久,中国的大制造业体系产生的规模效应由所有经济体更平衡享受,体现为中国的实体资源对外转移(出口量大幅上升),结合内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结构性因素导致的需求不足,形成宏观层面的贸易顺差。

      美国关税可能对上述的两个规模经济模式带来重大冲击。近期美国市场出现罕见的“股债汇三杀”现象,反映了投资者对关税引发的国际经贸摩擦冲击美元地位和科技巨头在一些领域的垄断地位的担忧。对全球经济来讲,关税导致国际贸易萎缩,减弱通过产业链分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的空间,所有经济体都受损。对中国而言,需求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应对关税挑战,一方面需要促进内部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需要大力提振消费需求,建立需求中心而不仅仅是生产中心,是新形 势下促进从规模经济到创新经济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 贸易逆差 再工业化 地缘竞争 规模经济 需求不足 社会保障体系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彭文生 日期:2025-04-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