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研究报告:小试牛刀

股票资讯 阅读:1 2025-05-25 19:48:16 评论:0

  5月中旬以来, 随着中美对抗缓和、存款降息等系列事件接连落地后,债市进入预期极为一致的阶段,久期品种窄幅震荡成为共识,市场操作集中为利差挖掘,这也使得过去一周,成交不太活跃的中长久期信用债,反而成为市场追逐的品种。

      供需错配或是当下债市的核心矛盾

      近期政府债一级发行偏弱,折射出当前债市配置力量可能不足。

      从机构行为层面来看,首先是银行方面,市场中政府债余额同比增速逐级攀升,但银行扩表速度偏慢,二者的增速差(变量一)由9.9%扩张至13.4%,银行在承接政府债增量供给时,存在天然压力。因此,银行对央行的依赖度(变量二)也相应提升。若将变量一、变量二做加法组合,构建银行承接政府债的压力指标,我们可以清晰捕捉,每当压力指标显著走高时,银行尤其是国股大行,在二级市场的配置需求减弱,短久期国债的表现往往不佳,国债斜率(10Y-1Y)相应大幅走平。

      其次是保险机构,2025 年一季度,保险的负债增长并不算乐观。一季度保费收入整体同比增加0.9%,但从结构上看,财产险与健康险是主要贡献,负债端久期更长寿险保费收入同比下滑1.0%,成为主要拖累。

      目前寿险的成本多在2.5%附近,一旦产品售出便锁定超长期限的业绩压力,但目前存量超长债的票息普遍难以满足该成本,保险的营销动力可能并不强。

      6-7 月,供需错配压力大概率缓解

      5 月政府债到期规模偏小,叠加超长特别国债启动发行,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成为今年以来政府债净发行的次高月份。6 月政府债到期规模增加至1.32 万亿元,结合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计划,预计净供给规模仅为1 万亿元左右,明显下降。同时展望下半年,政府债净发行规模约5.62 万亿元,较2024 年大幅减少2.23 万亿元。

      6 月起供给压力的下降或为银行腾挪出部分二级买债的需求,5 月截至23 日,大行仅净买入438 亿元1-3 年国债。当时间推移至7 月,保险业协会或将在21 日左右公布二季度普通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若数据仍低于2.25%,保险行业或迎来新一轮的成本下调,寿险收入可能显著增长。在此预期之下,市场可能提前抢跑配置长久期利率债。

      债市供需错配压力大概率缓和,为收益率下行创造条件,不过长端利率能否突破前低,还需基本面的助力。5 月12 日长端利率的大幅调整或基本隐含了PMI、出口数据的显著修复预期,对债市影响力更大的基本面数据,或是晚些出炉的PPI、新增信贷、地产量价等需求端相关数据。当前仍处于等待趋势明朗的阶段。

      5 月末及6 月初,等待利率下行

      短期维度国内市场风险偏好回归防御,或也利好债市。4 月上旬对等关税落地以来,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国家队”提供了较强的托底力量,大盘板块实现稳步上涨。不过,在股指偏高位运行的过程中,市场波  动率却一路降至低位。从历史行情来看,后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波动率继续处于低位,行情可能以盘整或者小幅下跌为主;二是波动率迅速放大,行情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动,历史上这一行情大多以大幅下跌实现。

      总结而言,5 月末及6 月初,债市或仍处于等待利率下行的阶段,由于供需矛盾将改善的预期,如果叠加跨月资金面平稳,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债市或有小波段下行行情。因而策略层面,3-5 年信用债打底,长久期利率债做波段。10 年国债的震荡区间1.6%-1.7%,接近1.7%的时候,越调越买,逆向做波段。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05-2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