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首版丙类医保目录今年启动,多元支付机制利好创新药发展

股票资讯 阅读:49 2025-01-19 21:55:04 评论:0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本期(01.12-01.19)上证指数收于3241.82,上涨2.31%;沪深300指数收于3812.34,上涨2.14%;中小100指数收于3812.34,上涨3.16%;本期申万医药行业指数收于6944.83,上涨2.67%,在在申万31个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居第25位。其中,中药、医药商业、化学制剂、生物制品、医疗服务、原料药、医疗器械的周涨跌幅分别为2.08%、1.72%、2.94%、3.19%、2.18%、2.29%、3.08%。重要资讯:

  NMPA批准3款创新药上市

  1月16日晚,NMPA发布公告:1.批准上海英派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塞纳帕利胶囊(商品名:派舒宁)上市,用于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2.批准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商品名:奥壹新)上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3.批准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中药1.1类创新药芪防鼻通片上市,用于改善肺脾两虚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未合并季节性过敏原患者的喷嚏、流涕、鼻痒、鼻塞,舌淡,苔白,脉浮或脉细弱。

  2025年FDA首批,潜在重磅抗癌ADC上市

  1月18日,美国FDA宣布批准由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与第一三共(Daiichi Sankyo)联合开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Datroway(datopotamab deruxtecan或Dato-DXd)上市,用于治疗无法切除或转移性激素受体(HR)阳性、HER2阴性的成年乳腺癌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AVIC

  患者,这些患者曾接受过内分泌疗法和化疗。3期试验结果显示,Datroway相较于化疗,可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7%。根据阿斯利康新闻稿,这是Datroway首次在美国获批。值得一提的是,这款ADC被行业媒体Evaluate列为2024年十大潜在重磅研发项目之一。

  全国生物药集采即将到来

  近日,安徽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会议内容提及,将打造效率医保,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会议从七个方面对2025年安徽省医保工作作出部署,其中包括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

  安徽在生物药集采上有经验,2023年纳入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剂等,2022年纳入利妥昔单抗等。全国生物药集采中,胰岛素率先被纳入,2021年首次集采,纳入产品平均降价48%,三代胰岛素使用量占比提升至70%;2024年4月,胰岛素国采接续,共13家企业的53个产品参与本次接续采购,49个产品获得中选资格,中选率92%。

  国家医保局多次提及生物药集采,2020年明确将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2023年鼓励省级集采扩大覆盖范围至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生物药正逐步进入集采范围和规则探索阶段。

  核心观点: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方面: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层面,将在上半年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下半年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地方层面,开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以及高值耗材等,预计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

  在多层次医疗保障方面,2025年将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与商业保险产品对接。

  丙类药品主要聚焦:创新程度很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但是因为超出医保基本的功能定位,暂时还无法纳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药品,通常包括保健品、进口药、新型特效药等。在丙类目录落地应用上,国家医保局将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支持惠民型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纳入保障范围,其他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也可以使用丙类目录。

  面对临床对创新药的需求、创新药研发需要大量投入以及国家基本医保基金存量有限的现实及其所带来的“保基本”原则,此次在甲乙类目录AVIC

  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丙类目录,是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是完善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的一次重大尝试。此次尝试或将有助于支持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有利于构建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

  长期来看,随着药品、耗材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推进,安全边际高、创新能力强、产品管线丰富和竞争格局较好的企业有望在长周期持续受益,建议继续围绕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高端医疗器械、医疗消费终端和和具备稀缺性和消费属性的医疗消费等布局,同时挖掘估值相对较低的二线蓝筹:

  1)创新药及创新药产业链,包括综合类和专科创新药企业,建议关注恒瑞医药、恩华药业、迪哲医药-U、复星医药、科伦药业、君实生物-U、信立泰、康辰药业、博腾股份、泰格医药、一品红等;

  2)受益医疗新基建,具备进口替代和自主可控能力的高端医疗器械龙头,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乐普医疗、普门科技、欧普康视、开立医疗、海尔生物等;

  3)受益市场集中度提升的连锁药店龙头,建议关注一心堂、益丰药房等;

  4)受益竞争力突出的综合医疗服务行业,建议关注爱尔眼科、通策医疗、普瑞眼科、美年健康等;

  5)具备消费和保健属性的药品生产企业,建议关注天士力、华润三九、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市场调整风险


中航证券 李蔚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