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供给侧改革经验:如何看待“反内卷”的市场影响?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10 13:11:17 评论:0
  平安观点:

      “反内卷”: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从供给侧入手缓解低价无序竞争。近期政府对“内卷式”竞争的重视度明显提升,从去年7 月政治局会议首提“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再到今年7 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目前政策导向主要分两类,一类是政府层面发布多项纲领性文件,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完善价格机制与监管审查机制等;一类是产业层面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公平竞争、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等。

      历史对比:与2016-17年供给侧改革行政化手段加码上游周期行业去产能去产量不同,本轮主要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中下游新兴行业减少低价竞争。

      对比本轮“反内卷”与上一轮供给侧改革,二者均从供给侧入手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但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本轮“内卷式”竞争问题主要集中在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平台等偏中下游环节的新兴行业,且民企较多,另外也涉及以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部分中上游原材料行业;上一轮改革的重点在于钢铁、煤炭、有色、水泥等传统周期行业,且国企较多,行政化手段的执行约束力相对更强。第二,本轮核心矛盾在于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地方保护与过度投资;上一轮则主要是产能过剩、国企杠杆高企以及环保污染与安全压力等问题,困难的严峻性和应对的紧迫性相对更强。第三,本轮工作任务目前仍以引导行业自律等市场化手段为主,行政化工作重在制度建设;上一轮重点任务去产能、减量化生产、处理僵尸企业等,以行政化手段为主,落地执行相对更快、效果更明显。

      市场复盘:供给侧改革行情呈现“预期催化-价格驱动-盈利驱动”特征。

      供给侧改革提出后,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指数迎来持续近两年的震荡上行期,主要分三个阶段:一是2016 年2 月关于钢铁和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化解的意见发布后,改革预期催化A 股市场底部反弹,约持续2- 3 个月,平均涨幅20%-30%左右;二是2016 年下半年,随着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行业景气反转,市场估值相应抬升,持续5-10 个月左右,区间最高涨幅在35%-75%左右,股价阶段性调整往往伴随着商品价格的调整;三是进入2017 年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明显回升,盈利高增打开行业进一步上涨空间,业绩占优的区域头部公司涨幅相对更大。

      投资展望:本轮“反内卷”行情仍在预期催化阶段。从中央财经委会议后的市场表现来看,7 月2-7 日期间,权益市场中,光伏、钢铁、水泥等概念指数涨幅较高,平均3%-8%左右,锂电池、煤炭、电子商务等概念表现偏弱;商品期货方面,多晶硅、平板玻璃、烧碱等品种领涨,同期涨幅在3%-10%左右。展望后续,我们认为第一阶段的改革预期博弈仍有空间,目前产能利用率较低、盈利压力较大的行业企业自发减产的动力和意愿或更强,建议关注以光伏为代表的电力设备行业、以建筑材料/钢铁等为代表的中上游原材料行业以及部分轻工纺服相关行业。更长期视角看,“反内卷”行情持续性依赖于政策持续加码(如更大力度的供给收缩、更严格的监管检查等)以及行业基本面的改善,后续仍需密切跟踪观察。

      风险提示:1)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2)政策落地进展不及预期;3)国内经济修复不及预期;4)海外政策及地缘风险扰动超预期。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魏伟/陈骁/郝思婧 日期:2025-07-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