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金融数据解读:企业“跷跷板”效应弱化 带动信贷超季节性回升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7-15 20:00:38 评论:0
  事项:

      6 月我国新增社融4.20 万亿元(预期3.71 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2.24 万亿元(预期1.84 万亿元),M2 同比增长8.3%(预期8.1%)。

      结论:总体而言,6 月金融数据展现出积极变化,各主要科目同比多有改善。其核心在于私人部门(企业与居民)扩表意愿增强,在地方政府年度化债目标临近尾声(约91%)的情况下,以往政府融资与企业贷款此消彼长的“跷跷板效应”有所弱化。与此同时,居民短贷结束连续两个月的缩表,M1 增速超基数回升,均指向国内内生经济动能开始出现改善苗头。

      展望未来,私人部门信贷复苏的持续性值得高度关注。一方面,4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下半年有望落地,将在基建及重大项目融资端发挥更大撬动作用,提振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

      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表现将成为影响居民信贷(尤其是中长贷)的关键变量,若后续房地产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并有效激活市场需求,则有望巩固居民扩表意愿,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对企业信贷的提振形成合力,金融支持实体的有效性得以进一步加强。

      具体看,6 月数据的几个主要特征:

      6 月社融表现强于季节性,信贷与政府债券同比均明显多增,显示私人部门扩表意愿有所改善。与过去五年同期对比,今年6 月社融与2023 年同期相差不大,明显高于2024 年;从同比角度看,去年同期私人信贷明显回落拉低基数,因此本月社融增速上升至8.9%。相较去年同期,6 月社融多增9008 亿元,各科目对同比增量的贡献排名如下:政府(贡献56.3%)、信贷(贡献31.6%)、直融(贡献4.0%)、非标(贡献-2.0%。

      6 月新增贷款明显反弹至近年同期中位数水平附近,其中居民短贷和中长贷均表现较优,企业中长贷实现同比多增,终结连续四个月同比少增局面,显示私人部门扩表意愿改善。宽口径下(非社融),当月新增信贷为2.24 万亿元,同比多增1100 亿元;社融口径下,人民币+外币贷款新增2.40 万亿元,同比多增2843亿元。

      当月存款增加3.21 万亿元,M2 同比增速反弹至8.3%。从结构看,财政和非银存款明显减少,居民、企业存款明显增加,同比看,居民、企业存款多增,财政和非银存款多减。与此同时,M1 同比增速较5 月明显提升(上升2.3pct 至4.6%),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去年6 月较5 月回落0.9pct),指向实际货币流通有所增强,与本月偏强的私人部门金融数据表现一致。

    风险提示

      海外市场波动,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智能/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5-07-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