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长护市场失灵带来的宏观挑战与对策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7-21 13:50:22 评论:0
  据联合国2024年预测,2060年中国将有超过13%的人口是8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法国、德国、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人的规模增加,会带来失能、半失能人口数量上升,相应的长期护理需求也将大幅增加,这将改变家庭内部的资金和劳动力分配,并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的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发展不充分。一方面养老护理员长期存在供给短缺,部分失能老人未得到照护;另一方面养老护理员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本文在传统解释之外提供了新的解释。我们的分析表明,信息不对称严重抑制了需方的支付意愿,导致较低的均衡的工资水平和供给水平。长护服务中不仅存在着事前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也存在着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

      如何应对长护服务市场面临的发展困难?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政府首先可以发挥长期护理保险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规模优势,建立质量公开机制,减轻信息不对称;其次,可以利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杠杆引导护理机构提高薪酬,并综合其他优惠政策减轻机构经营压力;第三,可以完善长期护理服务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市场化照护的专业水平,拓宽护理人员的职业路径;第四,可以拓展长护险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护理人员队伍、法律法规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 | 长期护理 供给短缺和低工资 信息不对称 国际经验

      内容概要

      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所带来的长期护理需求增加,将对宏观经济带来深远影响。首先,长期护理需求增加会带来家庭的整体消费水平下降,预防性储蓄增加;其次,长期护理需求增加扭曲家庭内部的劳动力决策,导致子代的劳动力市场供给降低和人力资本损失,影响劳动资源配置效率;第三,长期护理需求增加可能降低医疗资源和财政资金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历史上的三次生育高峰,使得中国将在2040年前后进入人口高龄化加速阶段。根据我们估算,2050年中国失能老人规模或将超过5000万人,是目前的两倍。受城市化带来的人口迁移等因素影响,农村地区面临更加快速的老龄化、高龄化趋势以及长期护理需求增加。

      长期护理服务主要由家庭照护和市场化照护组成。目前,我国的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市场化照护)发展不充分:一方面养老护理员长期处于供给短缺状态,部分失能老人未得到有效照护;另一方面养老护理员的工资水平和薪酬待遇较低,即便扣除其学历、地区、工作经验等因素后,这种工资惩罚现象依然存在。同时,长期护理服务人员面临的身体和精神健康风险较高。

      从市场失灵的角度,买方垄断难以解释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发展不充分。买方垄断主要来源于雇主数量较少或求职者存在信息摩擦等因素。但实践中长期护理服务机构数量较多,其面临的供给曲线接近完全弹性,且护理员的离职率、流转率较高,这些均与买方垄断理论不一致。

      信息不对称理论能够从市场失灵角度有效解释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发展不充分。长期护理服务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包括事前雇佣者难以分辨护理员质量,事后服务消费者难以识别真实质量,由于支付和消费的角色分离而产生的委托代理结构带来信息不完全,以及缺乏公开机制传递质量信息等。由信息不对称产生的柠檬市场导致需方的支付意愿被严重削弱,从而导致均衡的市场工资水平和雇佣数量较低。此外,由于家政服务员能够部分替代养老护理员的作用,导致护理服务的工资上限较低。工资水平较低不仅在短期内造成供给短缺,同时在长期也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有效需求不足是解释市场发展不充分的另一个视角,但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发现其很难解释“低工资”现象。

      OECD国家发展长期护理服务市场的经验能给我们很多启示。首先,可以利用长期护理保险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规模效应,建立服务质量信息公开机制;其次,政府可利用长期护理保险的支付杠杆提升护理员的薪酬待遇;第三,政府可完善并丰富长期护理的教育和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公众活动增加社会认知;第四,政府可拓展长护险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等非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泽宇/赵扬/徐恩多 日期:2025-07-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