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周报: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IFRS发布企业ISSB行业指南应用文件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7-27 15:29:40
评论:0
热点聚焦
国内: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共同发挥引领作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同时推动全球公正转型,致力于:1.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全面准确落实其目标及原则。2.强化务实行动,以系统政策体系和扎实行动举措,把各自气候目标转化为切实成果。3.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推动大会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4.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流动,使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5.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支持,以推动从地方到全球各层面加快开展大规模行动。6.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前提交2035 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双方国家自主贡献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并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
7.加强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双边合作,协力推动各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国际: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发布亚洲气候风险监管政策报告。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简称UNEP FI)发布亚洲气候风险监管政策报告,旨在分析亚洲司法管辖区的气候风险监管框架。亚洲在全球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亚洲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60%,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的人口占全球的70%。
ESG 产品跟踪:
数据统计截至2025 年7 月26 日,
债券:我国已发行ESG 债券达3632 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61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61.99%。
本月发行ESG 债券共124 只,发行金额达1,345 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090 只,发行总金额达12,745 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908 只,ESG 产品净值总规模达10,218.02 亿元人民币。其中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0.34%。
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5 只,发行份额为15.56 亿份,主要为ESG 策略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 公募基金242 只,发行总份额为1,722.05亿份。
银行理财: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1014 只。其中纯ESG 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4.83%。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103 只,主要为纯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 银行理财1034 只。
指数跟踪:
截至 2025 年7 月25 日,本周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其中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上涨 0.96%;万得全A 可持续ESG 涨幅最大,上涨2.26%。近一年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其中万得全A 可持续ESG 涨幅最大,上涨22.91%,中证300 ESG 领先涨幅最小,上涨17.44%。
ESG 专家观点: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丁辉:ESG 相关政策加速推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国在ESG 的政策体系、企业和地方实践领域持续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国务院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各部门加速制订ESG 相关政策,推动ESG 在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绿色治理水平、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ESG 在国内外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全球环境治理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部分国家在气候和环境治理政策上“开倒车”;另一方面,从ESG 的实践应用来看,由于缺乏统一标准,部分企业急于“漂绿”或“洗白”,在ESG 报告上“报喜不报忧”。
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形式主义,说得热闹但做得少,借用ESG 进行过度营销,而不是真正将其作为推进自身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举措。
ESG 发展在国内外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局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持续坚定地推进ESG 相关工作,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为可持续发展增加更多的确定性,向全球提供更多的ESG 中国实践和最佳经验。丁辉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坚持系统谋划。要持续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ESG 重点行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ESG 标准体系、评级体系和生态体系的建设。二是坚持国际视野。要持续深化ESG 的多双边对话与交流合作,统筹推进ESG 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转型等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协同增效,针对碳关税(CBAM)、国际ESG 评级等热点话题出谋划策,助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三是坚持创新思维。锚定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积极运用AI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ESG 良性发展,推动ESG 中国实践更上新台阶。
风险因素:ESG 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左前明/郭雪/吴柏莹 日期:2025-07-27
国内: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双方同意共同发挥引领作用,在推进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的同时推动全球公正转型,致力于:1.维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核心地位,全面准确落实其目标及原则。2.强化务实行动,以系统政策体系和扎实行动举措,把各自气候目标转化为切实成果。3.与各方一道,支持巴西成功举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推动大会取得富有雄心、公平、平衡和包容的成果。4.加快全球可再生能源部署,促进优质绿色技术和产品的流动,使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各国都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5.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与支持,以推动从地方到全球各层面加快开展大规模行动。6.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前提交2035 年国家自主贡献(NDCs)。双方国家自主贡献将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并符合《巴黎协定》长期气温目标。
7.加强在能源转型、气候适应、甲烷排放管控、碳市场、绿色低碳技术等领域双边合作,协力推动各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国际: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发布亚洲气候风险监管政策报告。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组织(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Finance Initiative,简称UNEP FI)发布亚洲气候风险监管政策报告,旨在分析亚洲司法管辖区的气候风险监管框架。亚洲在全球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亚洲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的60%,受到气候变化影响(例如海平面上升)的人口占全球的70%。
ESG 产品跟踪:
数据统计截至2025 年7 月26 日,
债券:我国已发行ESG 债券达3632 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61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61.99%。
本月发行ESG 债券共124 只,发行金额达1,345 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090 只,发行总金额达12,745 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908 只,ESG 产品净值总规模达10,218.02 亿元人民币。其中ESG 策略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0.34%。
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5 只,发行份额为15.56 亿份,主要为ESG 策略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 公募基金242 只,发行总份额为1,722.05亿份。
银行理财:市场上存续ESG 产品共1014 只。其中纯ESG 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4.83%。本月发行ESG 产品共103 只,主要为纯ESG 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 银行理财1034 只。
指数跟踪:
截至 2025 年7 月25 日,本周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其中300ESG 领先(长江)涨幅最小,上涨 0.96%;万得全A 可持续ESG 涨幅最大,上涨2.26%。近一年主要 ESG 指数均上涨,其中万得全A 可持续ESG 涨幅最大,上涨22.91%,中证300 ESG 领先涨幅最小,上涨17.44%。
ESG 专家观点: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丁辉:ESG 相关政策加速推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国在ESG 的政策体系、企业和地方实践领域持续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国务院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各部门加速制订ESG 相关政策,推动ESG 在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绿色治理水平、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ESG 在国内外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全球环境治理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部分国家在气候和环境治理政策上“开倒车”;另一方面,从ESG 的实践应用来看,由于缺乏统一标准,部分企业急于“漂绿”或“洗白”,在ESG 报告上“报喜不报忧”。
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形式主义,说得热闹但做得少,借用ESG 进行过度营销,而不是真正将其作为推进自身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举措。
ESG 发展在国内外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局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持续坚定地推进ESG 相关工作,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为可持续发展增加更多的确定性,向全球提供更多的ESG 中国实践和最佳经验。丁辉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坚持系统谋划。要持续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ESG 重点行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ESG 标准体系、评级体系和生态体系的建设。二是坚持国际视野。要持续深化ESG 的多双边对话与交流合作,统筹推进ESG 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转型等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协同增效,针对碳关税(CBAM)、国际ESG 评级等热点话题出谋划策,助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三是坚持创新思维。锚定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积极运用AI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ESG 良性发展,推动ESG 中国实践更上新台阶。
风险因素:ESG 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左前明/郭雪/吴柏莹 日期:2025-07-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