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产业深度研究(二):人形机器人和智能汽车互促发展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8-20 14:41:08 评论:0
  核心观点:汽 车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硬件、软件、场景多方面协同优势,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从本体、传感器、执行器、材料多个环节赋能人形机器人,助力人形机器人迎来量产落地。

      汽车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协同优势

      汽车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硬件协同优势。传感器方面,智能汽车的多传感器融合在机器人领域实现技术复用;芯片方面,车规级智驾芯片的强算力与低功耗特性为机器人提供AI 算力支持;动力系统方面,智能汽车电池与电机技术为机器人提供长续航与精准力控支持。

      汽车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软件协同优势。人形机器人与智能汽车在软件架构层面呈现同源性,均遵循“感知-决策-执行”三层技术架构;具身智能与自动驾驶算法路径趋同,从规则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最终向知识驱动演进。

      汽车产业链与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场景协同优势。人形机器人模型训练需要大量真实场景采集的数据,自动化程度高、数据富集的汽车工厂成为天然的实训与数据收集场地,目前多家厂商已将人形机器人产品布局至整车生产线。

      汽车产业链多角度赋能人形机器人产业

      汽车产业链赋能人形机器人本体环节。车企主要通过自研、与本体企业合作推动工厂实训、投融资三种方式参与人形机器人产业。

      汽车产业链赋能人形机器人传感器环节。视觉传感器领域,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汽车传感器供应商积极向机器人领域拓展。触觉传感器领域,汉威科技等将汽车辅助驾驶传感器方案向人形机器人领域迁移应用。嗅觉传感器领域,均胜电子等将汽车座舱智能化解决方案迁移应用在人形机器人领域。

      汽车产业链赋能人形机器人执行器环节。执行器总成领域,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等凭借热管理控制部件、智能化零部件技术积累向人形机器人延拓。旋转执行器领域,蓝黛科技等凭借力传动零部件方面技术积累向人形机器人延拓。直线执行器领域,江苏雷利、贝斯特等凭借空调微型电机、涡轮增压器等方面技术积累向人形机器人延拓。末端执行器领域,鑫宏业、兆威机电等凭借高性能电缆、旋转执行器等方面技术积累向人形机器人延拓。

      汽车产业链赋能人形机器人材料环节。明泰铝业凭借汽车铝合金轻量化材料技术积累,向人形机器人外壳铝合金轻量化材料迁移应用。金发科技凭借汽车内外饰与结构件高性能材料技术积累,向人形机器人外壳特种塑料迁移应用。

      人形机器人在2025 年迎来量产落地

      政策端:地方支持加速产业发展。各地政府积极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政策。

      需求端:工业、商业与家庭领域市场空间巨大。预计到2040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达到近3 万亿。

      供给端:汽车产业链助力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特斯拉、Figure、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松延动力、优必选、星动纪元、傅利叶智能、乐聚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正进入规模化量产阶段。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机构: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浩/鲍雁辛/张涵 日期:2025-08-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