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解读: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

股票资讯 阅读:73 2025-01-27 16:22:51 评论:0

  事件

      22 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解读

      《方案》提出5 方面举措推动中长线资金入市,将有力增加中长线资金入市,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改善资本市场生态,有助于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政策意图:进一步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

      2024 年9 月26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随后,经中央金融委员会同意,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

      此次制定《方案》, 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社保基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既立足当下,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高投资规模和比例,更着眼长远,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主要包括五方面举措。

      一是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 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在现有基础上,引导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增加A 股(含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和实际比例。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抓紧推动第二批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后续逐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与资金规模。

      二是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

      稳步提升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股票类资产投资比例,推动有条件地区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  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支持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充分发挥专业投资优势。

      三是提高企(职)业年金基金市场化投资运作水平。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探索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开展差异化投资。

      四是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强化分类监管评价约束,优化产品注册机制,引导督促公募基金管理人稳步提高权益类基金的规模和占比。牢固树立投资者为本的发展理念,建立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推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规则落地,依法拓展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

      五是优化资本市场投资生态。引导上市公司加大股份回购力度,落实一年多次分红政策。推动上市公司加大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的运用。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进一步扩大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规模。

      方案的亮点:

      一是确定中长期资金入市明确硬指标。《方案》明确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 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对于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 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 股。

      二是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由一年变三年。目前,商业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考核问题,导致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考核影响很大,股票投资趋于短期化,难以发挥长钱作用。其中,商业保险资金以一年短周期考核为主,“长钱短投”的特征较为突出。市场各方对建立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共识和诉求较多。《方案》明确提出公募基金、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金基金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另外,《方案》明确提出,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绩效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三是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保险资金入市。一是提高经营效益类指标里面的长周期考核权重,如净资产收益率的长周期指标考核权重调整至不低于60%,增加更多长资金入市,考核周期更加适配长周期资金投资的周期;二是实施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指标的长  周期考核,实现所有者权益稳定增长和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三是推动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提高投资管理能力。

      具体测算:提高权益投资比重的资金规模较大。

      新增保费30%配置A 股的相关测算。

      新增保费=总保费收入-各类支出,新增权益投资=新增保费*30%。

      按照中国人寿2023 年年报数据静态测算,保费收入6414 亿元,退保、赔付、费用等各类支出占保费收入占比50%左右,按照新增保费轧差30%计算,需要新增配置A 股资金962 亿元。

      按照国有五家大型寿险公司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太平、新华保险计算,2023 年保费收入1.3 万亿元,参考中国人寿支出占比数据,新增A 股资金2000 亿元左右。

      推及全行业:截止2024 年11 月,寿险行业保费收入4.05 万亿元,赔付支出1.2 万亿元。假设2025 年寿险行业保费收入4.2万亿元,退保、赔付、费用等支出2 万亿元,计算得出2025 年将有超6500 亿元资金投资A 股。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权益类基金超过4.4 万亿元。从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情况看,股票和权益类基金投资占比12%,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占比9%。即保险资金投资总规模为20.95 万亿元(4.4/0.21),如果中长期30%用于投资股市,则还会增加投资1.886(20.95*9%)万亿元。

      随着实施方案各类举措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应结构,也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的回报,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更好的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升值,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投资建议

      《方案》将持续推动中长线资金入市,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改善资本市场生态,优化投资者结构,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风险提示

      1、疫情发展超预期;

      2、地缘政治恶化超预期;

      3、美欧经济衰退超预期。

机构:国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郝大明 日期:2025-01-2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