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系列(十一):新质生产力投资全景图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9-04 21:19:59
评论:0
核心观点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是由技术性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体现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核心特征,能够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的全面跃升,从而重塑国家竞争力的底层逻辑。从中长期主线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这一过程不仅体现在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提升上,更强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手段,重构产业价值链,培育新兴增长极,蕴含着大量的市场投资机会。
新质生产力理论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三大措施,新质生产力投资可进一步解构为六大核心产业赛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的高端装备、创新技术集群的生物技术、智能网联化为方向的智能电车、风光锂电为代表的能源转型、以及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尽管各赛道内部景气度存在分化,但长期来看,整体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例如,高端装备和能源转型领域受益于“双碳”目标和技术迭代,未来产业中的量子科技、低空经济则依托政策试点加速突破。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8+9”新产业是应用新技术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将新产业划分为8大新兴产业和9大未来产业。目前,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达到36万亿元,相关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070家,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为39%,总市值占整个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38%。从细分领域分布来看,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六大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大部分属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从板块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其中创业板占比为30%,科创板占比为25%,北证占比7%,三者合计占比高达62%。未来产业主要包括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空间6大方向,并具体到29个细分领域。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立足于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发展潜力的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制造业的桥头堡,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推动不同城市间加强功能优化、分工协作,逐步构建起以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为支柱和以一般加工制造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TMT、大消费、新能源与汽车、生物医疗、新材料、化工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其发展路径可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等维度展开。展望未来,需关注科技股的龙头属性,通过投资效能模型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产业节点,构建新质生产力投资组合,包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传统产业、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及出海布局的新兴产业、具有技术突破潜力的未来产业;同时,市场的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关注信息技术、金融、可选消费、工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以及产业逻辑下并购重组带来的投资机遇,以期在今后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海外局部地缘冲突风险等。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立超/陈锐/王开/陈凯畅 日期:2025-09-04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也是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是由技术性革命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体现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核心特征,能够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的全面跃升,从而重塑国家竞争力的底层逻辑。从中长期主线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这一过程不仅体现在传统生产要素的效率提升上,更强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手段,重构产业价值链,培育新兴增长极,蕴含着大量的市场投资机会。
新质生产力理论注重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率。围绕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三大措施,新质生产力投资可进一步解构为六大核心产业赛道: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所在的高端装备、创新技术集群的生物技术、智能网联化为方向的智能电车、风光锂电为代表的能源转型、以及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尽管各赛道内部景气度存在分化,但长期来看,整体呈现多点开花态势。例如,高端装备和能源转型领域受益于“双碳”目标和技术迭代,未来产业中的量子科技、低空经济则依托政策试点加速突破。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8+9”新产业是应用新技术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的《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将新产业划分为8大新兴产业和9大未来产业。目前,A股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市值达到36万亿元,相关上市公司数量超过2070家,占A股上市公司数量的比例为39%,总市值占整个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38%。从细分领域分布来看,上市公司数量最多的六大行业是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基础化工,大部分属于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从板块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其中创业板占比为30%,科创板占比为25%,北证占比7%,三者合计占比高达62%。未来产业主要包括未来信息、未来制造、未来材料、未来健康、未来空间6大方向,并具体到29个细分领域。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因地制宜,立足于地方的资源禀赋和基础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发展潜力的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制造业的桥头堡,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通过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推动不同城市间加强功能优化、分工协作,逐步构建起以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为支柱和以一般加工制造为基础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形成了以TMT、大消费、新能源与汽车、生物医疗、新材料、化工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企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其发展路径可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战略布局等维度展开。展望未来,需关注科技股的龙头属性,通过投资效能模型筛选出具有投资价值的产业节点,构建新质生产力投资组合,包括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传统产业、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及出海布局的新兴产业、具有技术突破潜力的未来产业;同时,市场的选择也显得尤为重要,积极关注信息技术、金融、可选消费、工业等领域的投资机会,以及产业逻辑下并购重组带来的投资机遇,以期在今后的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回报。
风险提示:海外货币政策节奏和幅度的不确定性;海外局部地缘冲突风险等。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立超/陈锐/王开/陈凯畅 日期:2025-09-0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