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牛市:一份全面的体检报告

股票资讯 阅读:17 2025-09-28 20:11:43 评论:0
  在伴随本轮A 股大牛市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市场基本符合我们在三季度的观点预判。对于大盘指数:我们较早鲜明提出“牛且慢”的慢牛呼吁,并反复强调:

      1、站上3800 点已基本符合我们对于本轮流动性牛市的心理预期,后续持以跟踪态度,但眼下对于短期大盘指数进一步向上空间已经难以合理预估。

      2、本轮A 股大盘指数向上空间真正打开需市场从流动性牛-基本面牛-新旧动能转化牛实现“三头牛”兑现转变,这是未来逐步验证的过程。”对于结构风格:我们前瞻坚定提出“反杠铃超额”与“Q3 胜负手是创业板指和科技科创”,并始终认为:1、当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步入长周期震荡,银行-微盘杠铃策略超额表现将下降,同时超额效果将向中间资产回摆;2、Q3 胜负手是创业板指和基于产业逻辑的科技科创是阶段性主要特征。

      同时,我们通过外发《A 股大牛市:历史与未来》、《A 股大牛市:波动与应对》、《A 股大牛市:真正的慢牛》三篇系列研究,将本轮大牛市与历次大牛市进行细致观察对比。随着9 月上证指数一度接近3900 点,面对自“924”以来大盘指数上涨45%,自407 黄金坑以来上涨超过23%,市场上场斜率明显放缓,顶部波动逐渐放大,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这场牛市走到哪里了?”在此,我们全方位对比从2005 年至今A 股出现的牛市行情,从基本面、估值、资金面、交易特征等多个维度展开评估,并构建了一系列针对市场的跟踪指标,对于牛市的宏观环境、交易热度、行业轮动节奏和牛市顶部进行监测,大致的观察是:当前A 股并未进入到非理性过热的状态,呈现“体量创新高、热度未极端、驱动力不均衡、结构性鲜明”;大致的结论是:牛市或并未结束但或已进入考验基本面接力与风格切换的关键阶段。

      第一,从宏观定位层面,全A 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已创历史新高,市场体量远超历次牛市,但流通市值/GDP 与流通市值/M2 的比值仍在中低区间,居民存款证券化率不足60%,明显低于2015 年接近100%的极端水平。这说明本轮行情更多体现为“体量扩张下的理性上涨”。

      第二,从交易热度层面,换手率和上涨天数占比均未进入历史高位,心理线指标虽回到63%左右,但仍低于2007 年、2015 年70%的极端值,显示市场赚钱效应处于逐步加强的状态。同时,股价创新高股票占比仅一成,与2007 年、2015 年的水平相比差距显著,表明资金结构更集中、轮动更快。

      第三,从资金流入层面,场外增量资金尚未完全跑步进场。新增开户数和基金发行均弱于2015 年和2020 年,说明散户热情有限。融资余额虽已突破2015年高点,但占流通市值比例依然较低,表明风险偏好提升,却未形成过度杠杆。

      第四,从估值与基本面层面,沪深300 当前PE 约12 倍,远低于2007 年、2015年时的历史高点,PB 同样处于低位,ROE、营收和利润增速仍在低位徘徊。这意味着本轮上涨主要是利率下行和政策预期带来的估值修复,而非盈利驱动的“基本面牛”。未来能否进一步打开空间,要依赖“三头牛”逐步兑现。

      第五,从市场“广度+深度”的视角来看,牛市能否持续,往往取决于行情的广度与深度是否匹配。广度方面,观察“站上年线的个股占比”这一指标,目前仍处高位但未出现“指数创新高而广度回落”的典型背离信号,这意味着当前上涨并非由少数权重股单独拉动,而是具备一定扩散性。深度方面,能量潮(OBV)等量能指标虽伴随指数上行而走高,但尚未出现价格创新高、量能不再配合的背离格局,这与2007 年和2015 年牛顶时明显的量价错位不同。换句话说,当前市场的上攻仍得到量能与广度的支撑,尚未出现“泡沫”的警示信号。

      风险提示:市场情绪发酵超预期,国内政策不及预期、海外政策变化超预期 机构: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林荣雄/黄玮宗 日期:2025-09-2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