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业绩影响因素与评价体系:指数为主 交易为辅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10-03 20:41:58 评论:0
  研报摘要

      核心观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低利率周期的初期阶段,其市场特征与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历史经验相似,都伴随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这一结构性变化正深刻重塑居民财富配置的底层逻辑,推动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迁移,为资管行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近期《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鼓励性政策陆续发布,“反内卷”、九三阅兵等推动资金风险偏好提升,政策支持、产业突破与存款搬家的多重驱动下,ETF 市场迎来结构性扩容。投资者面临的核心问题已从“是否配置”升级为“如何评价与选择”。

      ETF 评价应超越短期业绩,综合多维指标。首先是常见业绩指标:需警惕估值或溢价分位过高带来的风险;业绩评估应兼顾风险调整后收益,超额收益稳定性、最大回撤等。其次,实操中还需关注持有成本和交易规则:产品流动性,跟踪误差,交易机制,管理费、赎回费及税收差异等都直接影响最终回报。此外,管理人运营能力、长周期业绩稳定性和ESG 导向等因素也在特定场景产生关键作用。

      “中间策略”评价需关注产品实质收益风险特征。增强策略ETF 和因子策略ETF评价关注“超额收益”的可持续性:增强型ETF 核心在于评估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因子策略ETF 则需关注因子暴露、成本效益以及经济逻辑等,同时警惕因子失效、风格轮动等特殊风险。

      ETF 评价需要基于主体投资目标,建议关注投资需求差异。对于投资者个体而言,投资目标、尤其长期目标存在巨大差异,也成为推动大类资产价格板块变动的重要因素。例如,股市结构性行情推动股票ETF 扩容,同时促进了科技领域的投融生态建设,形成良性循环。而债券ETF 扩容则反映了在低利率环境下,资金通过拉长久期、信用下沉等方式追求固定收益的需求,同时匹配人口结构变化预期的居民养老资金长远需求,虽然弹性和短期收益远不及股票ETF,但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中长期意义。

      投资建议:ETF 业绩评价是多维度和长周期的。ETF 业绩评价关注估值业绩、行业集中度等性能指标,还要参考交易成本和跟踪误差等持有体验,了解增强型、因子策略的产品实质,但最终仍要回归资金投资目标,与环境、社会及治理相互促进,推动可持续的中长期投资循环,最终形成和个体投资需求相匹配、与社会发展共赢的ETF 业绩评价体系,从而在资产配置转型趋势中行稳致远。

      风险提示:ETF 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建议关注市场波动、流动性及清盘等风险。 机构: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巧巧 日期:2025-09-3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