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参与主体资金流向变化研究(三):2025年上半年新动向

股票资讯 阅读:13 2025-10-10 23:59:27 评论:0
本文主要是对各类市场参与主体的资金流向进行持续动态跟踪。具体内容如下:

    权益市场:25年上半年,国家队、保险机构依旧是权益市场主要参与方,权益投资规模持续提升;被动产品,特别是ETF发展趋势延续。

    1)国家队:18年后持续贡献边际增量,在市场中持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流通股东统计口径下,截至2025年2季末,国家队(包含中央汇金、证金、国新、集成电路、外管局、诚通等在内的主要机构)持有股票市值约4.10万亿元;持仓ETF规模约1.30万亿元。股票持仓方面,2季度国家队持仓银行板块市值占比约74.4%,较1季度末进一步提升。ETF方面,25年上半年大幅增持中证1000ETF、中证500ETF和科创50ETF。

    2)保险:基于长期资金的属性和资产配置需求,保险机构对股票市场的配置也在不断增加,且整体权益投资规模变化与股债性价比(股息率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差)相关度较高。保险机构的权益投资形成“高股息个股+ 多元ETF”的组合结构。2025年中保险资金持有股票及基金资产占A股总市值比重5.21%。股票持仓方面,24年4季度以来,保险机构持续增持银行板块,并且自24年下半年以来大幅增配港股资产(增配港股高股息和港股类ETF)。ETF方面,关注资产配置的多元化,2025年上半年中证A500ETF超越沪深300ETF成为保险重仓市值及份额最大的ETF;行业主题方面,降红利,增配科技类(包括港股科技)ETF。

    3)年金:年金持仓ETF主要以A股、港股和债券三类为主。虽然年金期限长,但它并不属于资产负债匹配的投资策略,所以相对于保险机构而言,短期交易行为会多一些。

    早期年金对于A股ETF的配置以行业ETF为主,21年起逐步增加宽基ETF的配置,在宽基ETF打底的基础上,积极把握主题策略ETF机会。25年上半年大幅增配港股科技、创新药ETF。

    4)外资:投资规模受政策、汇率和股市表现等因素综合影响。25年以来外资持股市值占比整体维持稳定。个股方面,外资偏好中国优势产业核心资产。ETF配置上,22年以来整体配置以港股ETF为主,25年上半年,外资机构整体减仓港股ETF,增配美股ETF。

    5)公募基金:主动权益持股规模自21年中开始持续下降,25年以来有所企稳。被动产品持续大发展。

    6)私募基金:受市场上涨影响,25年上半年私募管理规模小幅回升。且持仓操作灵活,结构值得关注。例如,22年开始,对于港股ETF配置规模持续提升。具体品种方面,24年中之前以港股科技为主,24年末大幅切换至港股创新药,25年上半年减仓创新药,增配港股科技。又如23年到24年中,对于债券ETF配置规模较过往显著提升。24年末以来,显著缩减债券类ETF配置规模。

    债券市场:参与主体结构继续维持稳定,以银行保险为主。

    1)商业银行:一直是债券最大参与主体,禁止手工补息以及非标供给下行,促进银行标类资产配置规模提升。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5年上)》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债券、同业存单)、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余额分别为18.33万亿元、1.82万亿元、0.78万亿元,分别占总投资资产的55.60%、5.52%、2.38%。ETF方面,银行理财配置操作较为灵活,注重多元资产配置,实现理财资金稳健增值。例如在24年中和25年中,都配置了较多的可转债ETF,以分享权益资产上涨的行情;25年上半年,配置了国债和基准做市信用债类ETF。

    2)保险机构:配置债券规模近年来也在持续提升,且配置长久期利率债动力较强。托管行口径下,截至25年2季度末,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以及政府支持债券占比合计51.54%,较1季度末上升0.59个百分点,规模增速4.13%。ETF方面,25年上半年保险机构持仓债券ETF规模较24年末小幅提升。主要是信用债ETF规模增加。

    3)外资:外资投资国内债券,倾向投资于国债、政金债等利率债品种。截至25年2季度末,持仓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比重分别为50.01%和18.61%,两者合计达68.62%,较1季度末增加2.66个百分点。此外,25年2季度末持仓同业存单占比27.29%,较1季度末下降2.21个百分点,主要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外资机构套息收益下降,整体上外资机构自5月以来开始持续减持同业存单资产。

    风险提示:1)基金过往的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2)受数据可得性等因素的影响,样本基金可能存在错漏导致结果偏差。3)公募基金监管政策变动可能影响研究结论有效性。4)本报告涉及的基金不构成投资建议。 机构: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瑶/郭子睿/任书康/高越/胡心怡 日期:2025-10-1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