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朗普关税风波再起的思考:无需悲观 以我为主
股票资讯
阅读:17
2025-10-12 21:16:26
评论:0
特朗普关税风波再起,无需悲观、以我为主。
在4 月“对等关税”冲击后,特朗普于10 月10 日再次在社交媒体上释放出关税威胁。在此消息发布后海外市场反应迅速,美国股市、欧洲股市、美元指数、原油、铜均走低,仅黄金和白银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跌。
这不由得让市场联想到4 月“对等关税”引发的“巨震”,有必要思考后续的应对策略。
(1)近期中美之间发生了什么?近期(10 月以来)美国“小动作”不断:包括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威胁要禁止中国航司在执飞往返美国的航班时飞越俄罗斯领空。
我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10 月9 日商务部连续发布公告,对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等多项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14 家外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10 月10 日我方发布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最终在美东时间10 月10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文释放关税威胁,再度引起全球资产动荡。
(2)4 月冲击是否会重现?我们认为本次关税摩擦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市场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工具已经有一定认识,不应低估市场的学习效应。第二,注意特朗普本次关税威胁所处的特殊时点。本次特朗普设定的新关税加征节点为自11 月1 日起,目前距离10 月末的APEC 会议、11 月12 日的美国对华关税暂缓期均留有窗口余地,100%关税可能是极限施压后的又一谈判筹码。第三,我国采取密集反制措施,范围涉及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等多方面。科技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我们认为本次反制“组合拳”体现了我国无惧美国科技封锁,采取措施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科技“底气”。第四,虽然市场较4 月时积累了一定涨幅,利好支撑也更多。
综上,我们认为这次关税的冲击力度或小于4 月“对等关税”冲击,并且更多表现为情绪上的短期冲击,不影响A 股的“慢牛”走势。面对本次特朗普关税再发难,无需悲观、以我为主。
(3)后续如何应对?“红十月”仍可期、科技成长方向或仍占优。在三季度,TMT、高端制造是引领行情的主要力量。但从国庆节长假归来,市场似乎出现了一定的风格切换。特朗普关税风波再起,应理解为是短暂的外部冲击,需坚持“以我为主”思路。结合日历效应,我们认为科技成长方向或仍占优。因此面对本次特朗普关税,短期内建议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反制方向。后续,我们建议依然关注恒生科技,挖掘处于低位、产业趋势明确的科技成长方向,以及有色金属,同时对于顺周期板块保持关注。
国庆节后(10/9-10/10)市场先扬后抑,全A 收跌-0.36%。从指数情况看,中证红利、微盘股、上证指数领涨,科创50、创业板指领跌。从风格情况看,周期领涨,科技领跌。本周31 个申万行业涨跌不一,有色金属、煤炭、钢铁领涨,电力设备、电子、传媒领跌。
市场观察:股债收益差上升,行业轮动强度持平。(1)市场估值:股债收益差上升至0.5%,小于+1 标准差。估值分化系数有所下降。(2)市场情绪:市场情绪回暖,行业轮动强度持平。市场小盘风格占优,微盘股指数跑赢市场,主题热度主要聚集在镍矿、铜产业、工业金属精选。(3)市场结构:市场量能环比上升,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多头个股占比居前,电力设备、综合、美容护理内部或存在α机会。(4)市场资金:本周陆股通周内日平均成交金额较上周上升619 亿元,本周陆股通周内日平均成交笔数较上周上升240 万笔。本周陆股通成交额排名前三的标的为宁德时代、紫金矿业、中际旭创,近5 日涨幅分别为-2.8%、14.1%、-10.3%。
杠杆资金净流入454 亿元,主要流入行业为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
ETF 资金更多表现为对冲流出资金的托底作用。主要指数ETF 变动1.8 亿份,其中科创板50、创业板ETF(创业板综+创业板指)、沪深300 更受青睐。本周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日均4 亿份,同比上升166%,较上周上升210%。
行业热点:Figure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将开启。
(1)Figure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为高产量制造设计。(2)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将开启,煤炭供给有望收缩。(3)《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印发,赋能政务领域数智转型升级。
行业配置:恒生科技、低位科技成长、有色金属、顺周期我们认为这次关税的冲击力度或小于4 月“对等关税”冲击,并且更多表现为情绪上的短期冲击,不影响A 股的“慢牛”走势。面对本次特朗普关税再发难,无需悲观、以我为主。
短期内建议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反制方向。后续,我们建议依然关注恒生科技,挖掘处于低位、产业趋势明确的科技成长方向,以及有色金属,同时对于顺周期板块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假设与现实存在偏离、历史不代表未来。 机构: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周浦寒/章静嘉 日期:2025-10-12
在4 月“对等关税”冲击后,特朗普于10 月10 日再次在社交媒体上释放出关税威胁。在此消息发布后海外市场反应迅速,美国股市、欧洲股市、美元指数、原油、铜均走低,仅黄金和白银上涨、美债收益率下跌。
这不由得让市场联想到4 月“对等关税”引发的“巨震”,有必要思考后续的应对策略。
(1)近期中美之间发生了什么?近期(10 月以来)美国“小动作”不断:包括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威胁要禁止中国航司在执飞往返美国的航班时飞越俄罗斯领空。
我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10 月9 日商务部连续发布公告,对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等多项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将14 家外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10 月10 日我方发布对高通进行反垄断调查、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公告。最终在美东时间10 月10 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长文释放关税威胁,再度引起全球资产动荡。
(2)4 月冲击是否会重现?我们认为本次关税摩擦存在以下特点:第一,市场对于特朗普的关税工具已经有一定认识,不应低估市场的学习效应。第二,注意特朗普本次关税威胁所处的特殊时点。本次特朗普设定的新关税加征节点为自11 月1 日起,目前距离10 月末的APEC 会议、11 月12 日的美国对华关税暂缓期均留有窗口余地,100%关税可能是极限施压后的又一谈判筹码。第三,我国采取密集反制措施,范围涉及稀土、锂电池、超硬材料等多方面。科技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我们认为本次反制“组合拳”体现了我国无惧美国科技封锁,采取措施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同时也体现了我国科技“底气”。第四,虽然市场较4 月时积累了一定涨幅,利好支撑也更多。
综上,我们认为这次关税的冲击力度或小于4 月“对等关税”冲击,并且更多表现为情绪上的短期冲击,不影响A 股的“慢牛”走势。面对本次特朗普关税再发难,无需悲观、以我为主。
(3)后续如何应对?“红十月”仍可期、科技成长方向或仍占优。在三季度,TMT、高端制造是引领行情的主要力量。但从国庆节长假归来,市场似乎出现了一定的风格切换。特朗普关税风波再起,应理解为是短暂的外部冲击,需坚持“以我为主”思路。结合日历效应,我们认为科技成长方向或仍占优。因此面对本次特朗普关税,短期内建议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反制方向。后续,我们建议依然关注恒生科技,挖掘处于低位、产业趋势明确的科技成长方向,以及有色金属,同时对于顺周期板块保持关注。
国庆节后(10/9-10/10)市场先扬后抑,全A 收跌-0.36%。从指数情况看,中证红利、微盘股、上证指数领涨,科创50、创业板指领跌。从风格情况看,周期领涨,科技领跌。本周31 个申万行业涨跌不一,有色金属、煤炭、钢铁领涨,电力设备、电子、传媒领跌。
市场观察:股债收益差上升,行业轮动强度持平。(1)市场估值:股债收益差上升至0.5%,小于+1 标准差。估值分化系数有所下降。(2)市场情绪:市场情绪回暖,行业轮动强度持平。市场小盘风格占优,微盘股指数跑赢市场,主题热度主要聚集在镍矿、铜产业、工业金属精选。(3)市场结构:市场量能环比上升,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多头个股占比居前,电力设备、综合、美容护理内部或存在α机会。(4)市场资金:本周陆股通周内日平均成交金额较上周上升619 亿元,本周陆股通周内日平均成交笔数较上周上升240 万笔。本周陆股通成交额排名前三的标的为宁德时代、紫金矿业、中际旭创,近5 日涨幅分别为-2.8%、14.1%、-10.3%。
杠杆资金净流入454 亿元,主要流入行业为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
ETF 资金更多表现为对冲流出资金的托底作用。主要指数ETF 变动1.8 亿份,其中科创板50、创业板ETF(创业板综+创业板指)、沪深300 更受青睐。本周新成立偏股型基金份额日均4 亿份,同比上升166%,较上周上升210%。
行业热点:Figure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将开启。
(1)Figure 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发布,为高产量制造设计。(2)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将开启,煤炭供给有望收缩。(3)《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印发,赋能政务领域数智转型升级。
行业配置:恒生科技、低位科技成长、有色金属、顺周期我们认为这次关税的冲击力度或小于4 月“对等关税”冲击,并且更多表现为情绪上的短期冲击,不影响A 股的“慢牛”走势。面对本次特朗普关税再发难,无需悲观、以我为主。
短期内建议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反制方向。后续,我们建议依然关注恒生科技,挖掘处于低位、产业趋势明确的科技成长方向,以及有色金属,同时对于顺周期板块保持关注。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假设与现实存在偏离、历史不代表未来。 机构: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周浦寒/章静嘉 日期:2025-10-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