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CALL十月策略(一)

股票资讯 阅读:19 2025-10-13 22:51:35 评论:0
  宏观观察

      聊一聊过去两周的宏观市场;

      10.11 日大跌,让我想起了24 年8 月日元套息交易逆转导致的市场风暴;黑天鹅之所以被称为黑天鹅,主要特点是:事前几乎无人预见,事中冲击很大,事后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我理解应对黑天鹅是一道选择题,预测事件以及可能发生的时间非常困难,但在趋势中做一些方向性应对相对容易;举例来说,4 月以来市场快速修复,不断创出新高,但特朗普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中美关系并未取得实际平衡;当下的市场基调,基本不算互信市场,CN 出公司美国出体制的合作机制一去不复返;这种状态下,选择强市场做多核心资产我认为合理但不足够,应保持一定的风险平衡,比如黄金,比如其他战略级资源;我的反思是铀以外的战略金属研究不够,后视镜看非常明显;CRML、NB、IDR、MP,表现并不亚于AI 资产中的高风偏标的,但确定性更好;对于事件本身,我认为应该更乐观一些,双方强硬表态的目的是谈判,特朗普总统的风格也已被市场摸透,TACO 的概率很大。

      今年美股市场基本由AI 驱动,但是搞AI 太花钱了,据摩根斯丹利报告,2025-2028 全球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2.9 万亿(不含电力),其中48%由巨头现金流覆盖,私募信贷与资产抵押融资占比28%,PE、VC 等一级投资占比12%,剩下的部分,企业债7%,资产证券化5%(比如以数据中心租约、现金流或房地产资产打包发行的ABS 或CMBS);但是,IDC 只是冰山一角,据GS 最近的AI 测算报告,美国AI 最大的缺口是电,到2030 年,美国能源转型需要12 万亿资金支持(长期走向核能),电力与公用事业需要3 万亿(发电、传输),数字基础设施(算力、通信)需要2 万亿,总计17 万亿;把两份数据拼起来看,美国AI 资本需求远超企业自身现金流能力,巨头可自筹算力设施,但能源是最大的缺口与系统性瓶颈,很难短期突破;一方面我们看到了能源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未来可能产生新的趋势:电力资产金融化、数字化、证券化,这和我们对美国拥抱区块链的认知形成了闭环---RWA=全新融资窗口;

      能想到70 年代的资产证券化吗?能源类资产与房地产类似,具有天然的金融化基础------重资产、长期稳定现金流(PPA 多在10 年以上)、物理可度量,发电量、上网电价、回款周期都有客观数据,非常适合代币化成“可量化、可拆分、可追踪”的链上资产;一旦上链,周期更短、融资范围更广阔、成本更低,智能合约自动根据现金流分配利息、电量数据接入后自动触发支付,这将是非常大的场景;RWA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同样有利,以CoreWeave 为例,今年发行了多笔GPU 抵押债券,债券利率最低9%,最高15%;如果上链发行,面向全球机构、家办、合格投资人,无需承销商,可拆分成更小单位,显著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对美国来说,RWA 挂钩到国家战略上------用区块链技术串联全球资本,为美国AI 输血;

      美国经济到底好不好?我觉得很难直接定调,经济基本面是复杂的;鲍威尔已经将重心从通胀转移到就业,通胀趋于稳定,失业率上行,反馈经济正在从过热转向疲软,总需求不足,有降息的必要;联储释放货币政策宽松信号,意在支持软着陆,防范硬着陆风险;具体政策层面,川普政府不确定性与移民减少抑制了经济,同时又支持降息和鼓励AI 投资;两者相抵,贡献出今年的弱增长,市场呈现出AI 超级繁荣、消费萎缩、失业上升的图景——今年AI 投资占据了美国经济增量的一半(应用贡献很小,主要是投资),上半年AI 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消费;所以我们看到的美国经济图景是割裂的,并没有那么好,但好的一面又特别强,我们可以粗暴的说,AI 和美国经济深度捆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特朗普在政府节流失败以后,押注到AI 上的筹码又重了一些;股市反馈看下面这张图,新一轮美股市值扩张的起点和chatgpt 发布时间完全重合,曲线陡峭,市场先拉估值,再扩EPS,带动总市值循环向上;22 年底美股总市值39.8 万亿,现在已经发展到67 万亿,作为融资窗口,股市是美国国运的一部分,我也很能理解,特朗普是多么希望股市一直涨下去。

      微观观察

      政府停摆,按照以往的经验,股票大体呈弱势,债券坚挺,黄金上涨;这次略不同,由于AI 主题非常火热,带动指数继续上行,此外还增加一个新角色---BTC,5 个交易日中+12.5%,并在上周末创出新高;停摆期间由于ZF 不收集和公布就业及物价相关数据,大家摸黑交易,但是波动并没有想象的大,停摆当周VIX 只上升了10%,没有达到可交易的地步(至少30%起跳才值得找做空的机会);就市场综合表现来看,停摆影响很微弱,没有风险暴露,只体现了一点技术性波动;

      谷歌最近删除了搜索算法中的NUM=100 参数,意味着不能一次关键词搜出100条搜索结果了;移除这个参数后,获取同样深度的数据就需要拆成多个分页请求-----1 次变10 次;内部的角度,带宽、服务器资源、API 请求次数、响应延迟、错误率等成本都会显著上升,对于外部,那些依赖“广撒网、长尾关键词 + 深层页流量”策略的网站边际效益可能大幅减少,比如Reddit;对于oai以及其他大模型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它们的训练语料大部分早在上线前就已确定,不太可能在某一刻因 Google 改动立刻丢失大量训练数据;这次调整本质是一次 “收紧下游依赖、巩固上游内容和广告主关系” 的策略,对 Google自身是强化垄断与Gemini 生态的训练闭环;

      最近软件涨势非常好,大概来自于OAI“操作系统大会”,获得了一波流量加持;对于这波上涨,我认为应该更谨慎一些;用了两天gpt 内置的canva,OAI呈现的应用窗口,和windows、小程序之于微信完全不同,此系统非彼系统;以canva 为例,输入命令到完成创作,过程中没有展示canva 界面,也不提供微操,gpt 接到命令直接调用底层应用,canva 全程被隐藏;如果OAI 能做的很好,一次成稿,就和我们之前讨论的超级siri 很接近,成为应用和流量分发者,对于软件长期是削弱;如果做的不好,比如保持现在的状态(目前允许用户点击稿件,自动转入canva 二次编辑,完成最后一公里),就是纯粹的给软件导流;OAI 这波完成度不高,大模型内置专业工具和专业工具内置大模型,哪个是最终归宿还不好说,但模型内置工具功能多系统复杂,明显难度更大,总之,完成态看不清,对于股价上涨保持克制;

      如宏观部分所讲,能源是我们近期研究的重头戏;美国缺电是长期的,缺乏稳定供电也是长期的,两者都不会短期内逆转;发电侧,短期靠燃气,CCGT(联合循环燃气轮机)+调峰,中长期靠核能;电网侧,短期靠扩容和表外电网,中长期大规模翻新(智能化、储能、高压);这个条件下,铀需求明确又清晰,美国的电力结构中,核能要从补充能源变为核心基载能源,这不是1–2 年的趋势,而是至少20 年的能源战略性转向;铀矿开采 → 转化 → 浓缩 → 反应堆燃料棒,高度集中、供应链脆弱;核燃料使用周期约12-24 个月,加载前需提前锁定供应;核电厂寿命40-60 年,一旦建成必须长期供应铀;这就意味着铀需求与核电装机容量呈长期线性关系,波动极小;铀价格波动对电厂成本影响有限(燃料成本仅占发电成本的5%左右),因此核电运营商更倾向于锁定长期采购合约;以核电为主的能源组合,锚点是算力电力化,AI 对电的可靠性要求远超以往任何产业,每一个新增反应堆背后对应 20–30 年以上的长期铀消耗需求;

      对于存储,我只有一个问题,周期是不是被打破了?去年有大行警告内存进入周期尾部,HBM 即将过剩;但四月以来,存储板块走势极强,美光3x,wdc4x,sndk4x,说明需求没有拐点,在持续增强,美光HBM 产能排期已覆盖至2026年底;oai 存储订单和模型更新是清晰的路标,视频大模型进入到推理阶段,5 秒视频消耗的内存是2000token 文本的500-1000x,经过优化后约100-300x;说明一方面需求猛增,打破了传统存储周期,叠加供给弹性下降(扩产周期、供应链约束、技术升级),周期或延迟到2027 年;另一方面推动内存技术发展,利好技术储备有深度的公司;

      10.11 日,比特币一度跌13%,黄金则稳守在4000 以上;对“比特币是数字黄金”这一论断,我始终有困惑,既然买比特币是为了获得黄金的属性,那为什么不直接买黄金呢?从市场表现来看,比特币在关键风险时刻并未展现出“避险”特征,仍然与风险资产同涨同跌,更像是流动性周期的放大器而非“价值锚”;以太坊跌幅更甚,一度跌至3300;以太坊与比特币,如果必须二选一的话,我选叙事更宏大、街上共识更强的以太坊;技术指标,退出质押队列从两周前的35 天上升到41 天,进入质押队列从3 天上升到23 天,质押利率波动不大,维持在2.85 附近;这些指标说明,尽管10.11 日剧烈下跌,但网络表现是再平衡而非恐慌;对ETH 价格而言,是波动消化、筹码再分布阶段,不是顶部信号;根据历史经验,价格剧震 + 网络稳定往往是中期信号,代表市场去杠杆或洗盘过程,不是趋势反转。 机构:第一上海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铁言 日期:2025-10-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