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先导产业专题报告(1):政策东风劲 创新楫高悬 生物医药竞逐全球浪尖

股票资讯 阅读:43 2025-02-07 18:26:22 评论:0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上海将瞄准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和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本报告以全球医药产业链格局切入,聚焦中国医药创新,深入剖析上海生物医药全链条发展情况,发现产业链部分环节存在的堵点问题,针对性提出上海生物医药短板的政策建议,并挖掘其产业链投资机会。

      美国和中国为全球前两大医药市场,2022 年占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比重分别为40%和16%。全球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生物制药是全球医疗健康资金主要流向,2024 年占全球医疗健康一级市场融资总额的51.65%。虽然目前小分子药物仍是创新药主流,但细胞和基因疗法,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以及多特异性抗体等创新治疗手段在临床试验中的比例已上升至25%。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医药创新位于全球第二梯队前列。我国化学药占全国制药市场的46%,原料药占全球产能的30%,医疗器械市场仅次于美国。生物制药行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江苏、北京和广东的生物制药专利数量处于领先水平。虽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但在抗体偶联药物(ADC)和细胞与基因治疗(CGT)领域已建立起丰富且具有竞争力的研发管线。

      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发展。①上海生物医药在研发生产、临床、对外开放及应用等多领域出台了先行先试政策,全方位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②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已构建覆盖上中下游的“全品类、全链条”生物医药产业格局,在细胞与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医疗机器人、AI+制药、高端医疗影像等领域已形成优势赛道与产业集群。从头部市值企业来看,上海在医疗器械、化学药和生物制品领域均有较强实力。③研发主体实力雄厚,创新成果“首发引领”特征明显。④为全国生物医药投资高地,科创板上市数、一级市场融资规模、外资投资增长处于全国首位。⑤国际化一马当先,创新药加速出海,海外授权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0.52%,居全国首位。

      上海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多而不强,盈利能力有待提升,市值相对较低,产业链部分环节存在堵点。①创新策源能力有待提高,基础研究投入与北京的16%有所差距,也远低于美国、英国和法国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不及北京。

      ②创新药研发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相对不足,医疗数据的共享渠道还不畅通。医疗机构成果转化率低,完整的产学研医合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技术交易活跃度不足。③研发成果产业化落地方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较为突出。④创新药同质化竞争严重,新药申请过度集中于抗肿瘤药物,罕见病和慢性病领域研发管线明显不足,国际市场议价权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堵点,我们提出了四点建议。

      我们认为未来投资机会主要来自细胞与基因疗法出海、AI+制药新靶点发现、合成生物学新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国产替代。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资本市场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明亮 日期:2025-02-0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