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金融数据点评:超预期的企业中长贷

股票资讯 阅读:45 2025-02-15 19:37:20 评论:0

  事件描述

      2025 年2 月14 日,央行公布2025 年1 月金融统计数据:1 月,社融新增7.06 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5.13 万亿;1 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0%,M2 同比增长7%。

      事件评论

      社融同比超预期,信贷、政府债双支撑。1 月新增社融7.06 万亿,同比多增5833 亿,信贷、政府债是主要支撑。具体来看:1)1 月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新增5.2 万亿,同比多增0.4 万亿,是本月社融超预期的主要分项。原因有三:一是去年12 月信贷整体偏弱,开门红驱动下或有部分项目腾挪至今年;二是1-2 月化债进度环比减弱,对信贷的压制减轻;三是,财政发力拉动配套融资,化债之后企业加杠杆能力有所恢复。2)1 月政府债新增0.7 万亿,同比多增0.4 万亿,1 月国债净融资、新增专项债(项目建设)、化债资金分别发行4531 亿、1898 亿、1869 亿,同比+3765 亿、+1330 亿、+1869 亿。目前政府债发行整体好于去年,预计将对一季度社融产生持续支撑。但值得注意的是,化债本质是置换,政府债增加的同时,信贷、非标、企业债等规模或有下行压力。3)委托贷款、企业债亦同比+808 亿、+134 亿,信托贷款、未贴现票据等非标融资仍有小幅拖累。

      企业中长贷结束10 个月的同比少增,相反的是,居民中长贷结束3 个月的同比改善。1月当月新增信贷5.13 万亿,同比+0.2 万亿。分部门来看,1 月居民部门信贷新增0.44 万亿,同比-0.54 万亿,其中居民短贷、中长贷分别同比-0.40、-0.13 万亿,短贷新增为负、同比为负,均指向居民消费意愿仍较差,而居民中长贷结束3 个月的同比改善,或受春节假期错位影响,居民加杠杆仍需政策呵护和房价牵引,后续关注持续性。1 月企业部门信贷新增4.78 万亿,同比+0.92 万亿,其中企业短贷、中长贷均有改善,同比+2800、+1500亿,一方面受开门红驱动,另一方面化债后或激发部分企业加杠杆动力,同样关注持续性。

      M1、M2 增速均有回落,或主要系权益市场震荡导致资金回流理财。1 月M0 同比增速回升至17.2%,M1、M2 同比增速则回落至0.4%、7.0%。春节期间流动资金需求抬升,M0同比增速季节性抬升。从存款分项来看,1 月居民存款同比+3 万亿,企业存款、财政存款、非银存款同比分别-1.3、-0.5、-1.7 万亿,虽然财政存款仍在加速释放,但权益市场调整、部分资金从非银存款回流至理财,M2 增速回落。M1 已启用新口径,将原来M2 里面的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例如:微信钱包、支付宝中的个人资金)纳入M1 中,由于旧口径M1 中企业活期存款占比在30%左右,现在则降至18%左右,因此旧口径M1 能更加直观的衡量企业经营活力,而新口径M1 则能更好的衡量强流动性资金的状态,缓解春节前集中发放工资等导致的企业与居民活期存款、M1 与M2 之间的“跷跷板”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新M1 增速回落至0.4%,指向活期资金更为谨慎。

      货币财政助力信用扩张,1%时代刚刚起步。1 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社融口径的信贷增速均持平至8%、7.2%,政府债同比多增在预期内,信贷同比多增略超预期,未来信贷能否持续、能否由宽货币演绎为宽信用,是资本市场的核心关切。对此,我们认为:1)首先,在财政发力、信贷开门红,以及化债后企业加杠杆能力逐步修复的带动下,预计2025年社融增速将有望修复至8.2%-8.5%;2)其次,社融领先于部分经济指标,社融信贷的修复一方面为后续的实物工作量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为权益市场风险偏好改善提供加持;3)再次,政策展望上,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均有加码空间,共同作用于信用扩张。年初至今,政府债整体发行(包含化债)好于去年,中性假设下我们预计全年政府债净融资将增加2.6 万亿;而货币政策上“适度宽松”总基调不变,央行在2024年四季度货政报告中将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从“稳中有降”明确为“下降”,后续仍有降息空间,只是降息时点需要“择机”,综合考率稳汇率、贸易政策变化、实体经济需求等因素。4)最后,于固收市场而言,宏观大周期短期难以转向,“流动性充裕”意味着央行将熨平资金面大的波动,降息预期下利率仍有下行空间。日本10Y 国债利率在1%时代曾持续十余年,国内或刚刚起步。

      风险提示

      1、经济复苏不及预期;2、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

机构: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于博/宋筱筱/蒋佳榛 日期:2025-02-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