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专题报告:南向资金与国际资金结构同频还是分歧?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2-21 18:42:15 评论:0

  港股投资者结构:(1)截至2025年2月14日,港股市场中,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10.7%,中资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8.2%,香港本地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3.2%,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43.3%。上述四类中介机构合计持股市值占比65.3%,其余34.7%的港股市值由个人投资者、公司法人、政府等主体持有。(2)与2020年未相比,2025年2月14日,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上升了6.2个百分点,中资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上升了0.7个百分点,香港本地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下降了2.4个百分点。

      南向资金流向解析:(1)港股通在港股市场的影响力逐年增大。2024年未港股通持股市值占比较高的三个行业依次是能源业、医疗保健业、电讯业。(2) 2025年2月(截至2月14日),港股通净流入约307亿港元。其中,港股通资金净流入非必需性消费186.7亿港元,净流入金融业108.4亿港元;净流出资讯科技业62.6亿港元。(3)2025年国内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且恒生指数相对10年期中国国债的风险溢价仍然较高,从而南向资金有望继续流入港股。

      外资流向解析:(1)国际中介机构在港股市场的影响力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行业层面来看,2024年未,国际中介机构持股市值占比较高的三个行业依次是非必需性消费业、资讯科技业、必需性消费业。(2)2025年2月(截至2 月14日),国际中介机构净流入约182亿港元。其中,净流入资讯科技业 345.3亿港元,小幅净流入医疗保健业和能源业,净流出其余9个行业。(3)当前,美国经济通胀下降速度慢于预期,劳动力市场依然保持韧性,导致美联储降息节奏或放缓。

      港股估值与风险溢价:2月14日,恒生指数PE仅为10.15倍,较上周五上升6.38%,处于2010年以来55%分位数水平。10年期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较上周下行2BP至4.47%,港股恒生指数相对10年期美债的风险溢价率为 5.38%,为3年滚动均值-2.1倍标准差,处于2010年以来13%分位。

      港股投资展望:从逻辑上推理,2025年内外部环境利于港股市场持续转暖。(1)美股科技板块风险溢价补偿已处于历史分位高位,估值潜价与盈利增速的收敛压力持续累积。(2)亚太市场方面,日股面临流动性收缩与外部需求回落的双重压力测试。(3)反观中国资产定价体系,其底层估值范式正在经历深层次重构。港股市场作为离岸金融枢纽的战略支点地位持续强化,在制度性开放红利持续释放背景下,其风险资产定价已显现出先行指标特征。特别是科技创新集群效应与新质生产力要素的加速融合,推动产业结构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迁。由此,从资本周期维度判断,2025年中国或将迎来科技创新驱动与资金流入的共振窗口期,港股市场在估值中枢修复与盈利预期改善的双轮驱动下,或具备较大的收益空间。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力度及效果不及预期风险:海外降息不及预期风险;地缘因素扰动风险;市场情绪不稳定风险。

机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杨超/周美丽 日期:2025-02-2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