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美国“对等关税”远超预期 而后或有部分减免可能
当地时间4 月2 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政策细节。继3 月4日美国正式开始加征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25%关税1、再加征中国商品10%关税,3 月26 日宣布加征所有进口汽车和零部件25%关税2之后,特朗普于4 月2 日如期宣布“对等关税”细节:
1) 对所有国家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将于美东时间4 月5 日凌晨0 点1 分生效。
2) 对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征收个性化的更高“对等关税”,将于美东时间9 日凌晨0 点1 分生效。其中自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将再上升34%到67%,对3 个东南亚国家——越南、泰国和印尼亦将加征超过30%的关税(分别加征46%、36%和32%),印度加征26%。美国的传统贸易伙伴日本和欧盟分别加征24%和20%的关税(税率至46%和39%)。
3) 不受“对等关税”约束清单:已经受第232 条关税约束的钢铝制品、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可能受未来第232 条关税约束的商品以及美国没有的能源和其他某些矿物、以及金条、铜、药品、半导体和木材制品。
4) 加拿大和墨西哥符合USMCA 协定的商品继续获得关税豁免。
5) 对汽车征收的25%关税将于4 月3 日生效。
“对等关税”政策细节远超市场预期。尽管市场在特朗普上任初期对其关税政策仍较为乐观,我们一直以来都认为不可忽视特朗普利用关税等手段扭转美国贸易逆差和增加关税方面的财政收入(为他的全面减税计划腾挪出政策空间)的意图。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表示,他预计在特朗普的新政下,美国政府每年将增加约6000 亿美元的关税收入,10 年内将增加6 万亿美元。我们估计这一数字通过当前严苛的“对等关税”政策或可实现。早在对等关税公布之前,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已经受到了受害国家的反制报复。关税战的持续扩大或将显著拉低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速。
再次加征对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亦符合我们预期,不过加征幅度超出预期。此前,我们已经预判美国可能会在宣布“对等关税”的同时再加征中国商品关税10%。根据我们的模型估算,此次加征关税将再拉低中国出口增速10 个百分点,拖累GDP 增速2 个百分点。加上此前2 月至3 月已加征的20%关税,特朗普上任后对华关税政策总共或将拉低中国出口增速16 个百分点,拖累GDP 增速3.2个百分点。不过我们的计算是基于中美单一关税战的情况。考虑到美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亦被显著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实际影响或小于我们的模型预期。
然而,无疑美国加征关税将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美国激进的关税政策对美国本身亦是有害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或对美国降通胀造成严重障碍。据我们估算,在本次宣布新政之前,美国对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钢铝、汽车行业的加征关税将每年拉高美国通胀率达0.41~0.82 个百分点(假设关税将50%~100%传导至美国消费者)。而仅仅考虑将美国的平均关税税率提高到10%(根据10%最低基准关税要求)3,就将再拉高美国通胀率达0.30~0.59 个百分点。而4 月9 日将生效的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的个性化更高“对等关税”影响或更大。尽管鲍威尔在3 月美联储会议上声称关税对通胀率的影响是暂时的而非永久性的,但这一点仍有待考证、尤其是关税战继续升级的背景下。美国经济陷入滞涨或衰退的可能性或大幅提高。在关税给经济造成较大伤害的情况下,美联储或将政策重心偏向稳增长,在高通胀情况下毅然继续降息。
我们并不认为不同寻常的高关税税率将长期执行。我们认为“对等关税”新政一定程度上亦是特朗普和其他国家进行政治和经济谈判的筹码,其诉求包括其他国家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购买、降低对美国进口商品的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等。考虑到高关税对美国经济本身的伤害,特朗普有可能在和重要贸易伙伴进行双边磋商之后暂缓或者降低某些国家的“对等关税”、尤其是个性化更高的“对等关税”税率。不过10%的“最低基准关税”或将对大多数国家保留。
风险提示:降息过慢引起经济衰退或/和美国金融危机;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滞涨和衰退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