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财政周期:银行的影子-财政周期(2)
核心观点
自财政部宣布新一轮化债以来,市场期待化债之后,地方重回加杠杆,甚至期待预算外债务再度扩张。
事实上,每一轮财政周期后半段,均对应着债务风险治理。治理方向有三:预算外债务压降、金融风险控制、预算内财税关系澄清。
相较第一轮财政周期,第二轮财政周期的后半段——表外债务压降、影子银行收缩以及地方权责进一步明晰,更值得当下借鉴。
第二轮财政周期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完整的财政周期中,化债之后下一步,理应金融风险控制和预算内财税关系重塑。
2025 年财政主线更应期待的并非地方政府再度加杠杆,而是新一轮框定央地关系的政策落地,这既是对2024 年三中全会的呼应,也标志着本轮财政周期的完美句号。
摘要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周期的内核是财政周期。
至目前中国总共经历了三轮财政周期,而当下正处于第三轮财政周期后半段。
理解了财政周期运行规律,我们才能够理解当下经济所处阶段。
本系列将详述过去三轮财政周期的起伏,并透过周期起伏窥见中国增长动能和政策底层意图,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够判断未来政策发力方向及具体着力空间。
作为系列第二篇,我们回顾了中国上一轮通缩环境中,财政周期是如何被启动,又如何在种种问题之后迎来收缩期,最终完成一轮财政内外预算的重塑。那也是中国经历的第二轮财政周期。
一、扩张前夜:四万亿之后周期冷却
(一)经济端当时面临一轮通缩
前期应对金融危机的刺激政策逐步退潮后,经济本身进入刺激政策消化期,产能过剩与通缩压力大。
房地产调控同时趋严,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全球经济在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地缘政治风险增大、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下,贸易需求不断下台阶。
(二)政策端启动了棚改货币化
叠加彼时全国房地产库存高企,棚改货币化提速成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
国开行专门成立住宅金融事业部,央行专门设立PSL 工具,棚改开工数量开始迅速攀升,货币化安置比例也不断提高。
二、扩张过程:影子银行快速扩张
(一)地方债务扩张微观逻辑:PPP 模式
PPP 模式作为新预算法后开的正门,初衷是撬动社会资本,不新增政府债务。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 明股实债”的乱象较多。并且在项目融资阶段,地方政府也存在向金融机构违规出具担保函、承诺函等, 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还有大量项目依赖地方财政补贴。这都增加了地方政府支出责任。
(二)地方债务扩张的规模:隐债大幅扩张,显债稳步攀升按财政部数据,2015-2018 年4 年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或增加约20 万亿。期间显性的法定债务则由15.4 万亿增至18.5 万亿,共增加3.1 万亿。
(三)影子银行假借金融“创新”,助推债务膨胀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资产和地方政府挂钩并且有了担保后,安全性大幅提升。因此,金融机构在2015年后也借着各种“金融创新”将资金输送至城投领域,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提供了便利。
三、扩张过后:资金池刚兑以及资金空转
(一)政府预算外杠杆、居民杠杆明显抬升
按BIS 政府杠杆率数据,可以看出2015 年以来尤其是2016 年,政府预算外的杠杆率上升显著加快。2017年政府部门杠杆率达到54.9%,比2014 年末升高14.7 个百分点。同期,居民杠杆也因棚改货币化撬动加速扩张,升高12.7 个百分点至48.7%。
(二)刚兑风险积累
受金融体系结构、金融深化程度以及监管政策取向等因素影响,我国影子银行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呈现出一些与其他经济体不同的特点。尤其是存在刚性兑付、集中兑付的压力和风险。
(三)资金空转问题
在推动实体经济债务扩张之外,各种完全空转、以套利为目的的影子银行经营模式也不断涌现。
四、影子银行收缩:流动性、信用、实体三个层面去化(一)债务收缩方式一,债务审计和金融反腐
2017 年7 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2018 年,相关文件下发要求地方政府在5~10 年内化解隐性债务。财政对地方政府债务又进行了一轮摸底,约为28.6 万亿。
从2018 年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将“审批监管”“金融信贷”等列为反腐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到2019年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到2020 年四次全会强调“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 查处地方债务风险中隐藏的腐败问题”,金融领域反腐持续深化。
(二)债务收缩方式二,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2017 年3 月,银监会开始集中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整治。2017 年8 月,央行将资产规模5000 亿元以上的银行发行的一年以内同业存单纳入MPA 考核。2017 年11 月,一行三会一局联合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全面弥补监管制度短板。
最终,在一系列“去杠杆、去通道、破刚兑”的金融收缩政策影响下,金融和实体杠杆均高位回落。
五、债务规范:财政周期的收尾
(一)隐性债务的分层化解
严守债务问责原则之下,2019 年开启的多层次化债压减地方债务压力。但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现实情况下,置换债券仍发挥了关键作用。
先是部分建制县试点发行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旨在帮助高风险地区缓解尾部风险。再是北、上、广债务管控较好的地区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后又出台一揽子化债方案。直至2024 年10 月,隐债化解思路因此出现根本转变,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增加10 万亿化债资源。
(二)PPP 瘦身与规范
2017 年底开始,财政部不断出台政策,对不合规的PPP 项目集中清理,推动PPP 规范发展,建立新机制,防止PPP 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不透彻,经济走势不确定,美国政策紧缩周期或延长,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