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周度观察:未来20天进入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关键期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07-14 10:32:26
评论:0
这一系列动作表明《大而美法案》正式落地后,贸易谈判已重新成为特朗普团队的政策重心,美国关税政策进入“以打促谈”新阶段,谈判重心分层显现。
(1)针对中国重要转口贸易枢纽国,美国正加速推动其战略选边,其中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要代表。
在美国高压策略下,部分东南亚经济体在谈判中取得一定进展,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面临的最新关税水平明显低于4 月水平。其中,相比4 月2 日,柬埔寨关税降幅更高达13%,主因其7 月4 日与美国共同完成对《柬美互惠贸易协定框架联合声明》草案审查并达成共识。缅甸亦于本周提出将输美商品关税降至0-10%区间的让步方案。虽然其他国家尚未发布明确协议信息,但或也与美国达成一定共识。这一趋势暗示美国或正以关税为杠杆,推动东南亚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上进行“战略选边”,核心目标包括迫使各国强化原产地规则审查机制,逐步弱化乃至切割与中国产业链的深度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与美国之间的关税谈判进展继续成为东南亚区域贸易谈判格局风向标,其最新动态值得警惕。越南谈判团队此前认为双方已就约11%的税率达成初步共识,但特朗普在与越南领导人的直接通话中,无视该数字并提高税率,后单方 面宣布美国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导致两国截至7 月11 日仍未能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文件。这种领导人社交媒体宣示与实质条款的严重脱节,显著削弱了美国贸易谈判机制的公信力。其制造的不可预测性,必然加剧其他正与美国进行谈判的经济体对协议最终执行可靠性的忧虑。
(2)对于有自身产业优势的国家,美国的谈判策略或更注重核心领域的利益诉求,如要求他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并调整汽车贸易政策等,且盟友价值需通过“附加利益输出”(如增加对美投资或对华技术限制)来证明,其中以欧盟和日韩等美国传统盟友为主要代表。
日韩目前面临和4 月2 日“解放日”时期同等甚至更高的关税。据报道,日本和韩国自4 月“对等关税”威胁以来,一直在与特朗普的首席谈判代表定期会晤,但谈判因国防开支、汽车和农业问题陷入僵局,虽然日本首相公开表示“不会妥协,绝对不会牺牲日本的农业”,但日本谈判策略已显被动。
欧盟方面,高关税对欧美双方经济均构成明显压力,为8 月1 日前双方达成相互妥协提供了动力,近期双方在特定领域已接近共识。基于当前进展判断,欧美在7月剩余时间内有较高概率达成一项有限的“原则性协议”,其核心内容或包括锁定10%基准关税并为空客、汽车等特定行业设置豁免条款,从而规避8 月1 日起实施50%关税。而涉及钢铝等产业的全面协议因问题复杂性更高,预计将推迟至秋季方能达成。谈判进程的主要不确定性仍在于欧盟内部协调压力以及及美国政策路径的高度不可预测性。
(3)关税作为特朗普达成政治目的手段的特点日益凸显,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即本周美国对巴西突然加征50%关税。这一税率不仅远超4 月宣布的10%基准,更与经济逻辑相悖——美国对巴西实为贸易顺差(2024 年顺差68 亿美元)。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明确将关税与巴西内政挂钩,其意图已然清晰:通过极端税率制造危机感,迫使目标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双重让步。显示美国关税已超越经济政策范畴,特朗普可能任意升级关税以实现非经济目标,尤其对金砖国家等“非盟友”实施政治施压。
基于当前情况,美国关税政策目标正从经济领域逐渐拓围,未来20 天是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关键期。特朗普的政策正在加速全球经济阵营化重组:东南亚国家被迫选边站队;传统盟友需要在本国核心产业利益与政治同盟成本间做出权衡;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经济主权与外部压力的双重挑战。这一进程不仅将重塑贸易流向,更可能深刻改变地缘政治格局,在此过程中大类资产波动或有所放大,且方向具有随机性。 机构:国联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娜 日期:2025-07-14
(1)针对中国重要转口贸易枢纽国,美国正加速推动其战略选边,其中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要代表。
在美国高压策略下,部分东南亚经济体在谈判中取得一定进展,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面临的最新关税水平明显低于4 月水平。其中,相比4 月2 日,柬埔寨关税降幅更高达13%,主因其7 月4 日与美国共同完成对《柬美互惠贸易协定框架联合声明》草案审查并达成共识。缅甸亦于本周提出将输美商品关税降至0-10%区间的让步方案。虽然其他国家尚未发布明确协议信息,但或也与美国达成一定共识。这一趋势暗示美国或正以关税为杠杆,推动东南亚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上进行“战略选边”,核心目标包括迫使各国强化原产地规则审查机制,逐步弱化乃至切割与中国产业链的深度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与美国之间的关税谈判进展继续成为东南亚区域贸易谈判格局风向标,其最新动态值得警惕。越南谈判团队此前认为双方已就约11%的税率达成初步共识,但特朗普在与越南领导人的直接通话中,无视该数字并提高税率,后单方 面宣布美国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导致两国截至7 月11 日仍未能签署任何正式协议文件。这种领导人社交媒体宣示与实质条款的严重脱节,显著削弱了美国贸易谈判机制的公信力。其制造的不可预测性,必然加剧其他正与美国进行谈判的经济体对协议最终执行可靠性的忧虑。
(2)对于有自身产业优势的国家,美国的谈判策略或更注重核心领域的利益诉求,如要求他国开放农产品市场并调整汽车贸易政策等,且盟友价值需通过“附加利益输出”(如增加对美投资或对华技术限制)来证明,其中以欧盟和日韩等美国传统盟友为主要代表。
日韩目前面临和4 月2 日“解放日”时期同等甚至更高的关税。据报道,日本和韩国自4 月“对等关税”威胁以来,一直在与特朗普的首席谈判代表定期会晤,但谈判因国防开支、汽车和农业问题陷入僵局,虽然日本首相公开表示“不会妥协,绝对不会牺牲日本的农业”,但日本谈判策略已显被动。
欧盟方面,高关税对欧美双方经济均构成明显压力,为8 月1 日前双方达成相互妥协提供了动力,近期双方在特定领域已接近共识。基于当前进展判断,欧美在7月剩余时间内有较高概率达成一项有限的“原则性协议”,其核心内容或包括锁定10%基准关税并为空客、汽车等特定行业设置豁免条款,从而规避8 月1 日起实施50%关税。而涉及钢铝等产业的全面协议因问题复杂性更高,预计将推迟至秋季方能达成。谈判进程的主要不确定性仍在于欧盟内部协调压力以及及美国政策路径的高度不可预测性。
(3)关税作为特朗普达成政治目的手段的特点日益凸显,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即本周美国对巴西突然加征50%关税。这一税率不仅远超4 月宣布的10%基准,更与经济逻辑相悖——美国对巴西实为贸易顺差(2024 年顺差68 亿美元)。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明确将关税与巴西内政挂钩,其意图已然清晰:通过极端税率制造危机感,迫使目标国在政治经济领域双重让步。显示美国关税已超越经济政策范畴,特朗普可能任意升级关税以实现非经济目标,尤其对金砖国家等“非盟友”实施政治施压。
基于当前情况,美国关税政策目标正从经济领域逐渐拓围,未来20 天是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关键期。特朗普的政策正在加速全球经济阵营化重组:东南亚国家被迫选边站队;传统盟友需要在本国核心产业利益与政治同盟成本间做出权衡;新兴经济体则面临经济主权与外部压力的双重挑战。这一进程不仅将重塑贸易流向,更可能深刻改变地缘政治格局,在此过程中大类资产波动或有所放大,且方向具有随机性。 机构:国联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娜 日期:2025-07-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