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点评报告:7月出口加快 哪些品类在增长?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08-09 11:04:58
评论:0
据海关总署,2025 年7 月出口总值3218 亿美元,同比增长7.2%,高于市场预期的5.79%,前月5.9%;进口总值为2235 亿美元,同比4.1%,同样超出预期的0.3%,前值1.1%。如何看待这份超预期的进出口数据?
一是出口意外增长,对哪些经济体出口增速明显抬升?出口增速意外抬升,受到对拉美、韩国、欧盟、非洲等经济体出口的拉动。7 月对除美国外其他经济体出口同比提升3.0 个百分点至12.6%,对出口同比的拉动提升2.5pct 至10.7%。其中,拉动效应明显提升的,主要是拉美(+0.8pct)、韩国(+0.5pct)、中国台湾省(+0.4pct)、欧盟、非洲、澳大利亚(三者均+0.3pct)、俄罗斯(+0.2pct)。除了美国之外,仅是对日本、东盟的出口增速出现了小幅放缓,对其他经济体出口增速多为上升。由此可见,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依然较强,而对东盟出口小幅放缓,也说明7 月出口改善并不是依赖东南亚的转口拉动。
二是对美出口增速继续放缓。7 月对美出口同比-21.6%,较6 月降幅扩大5.6 个百分点,拖累整体出口3.3个百分点(较6 月扩大0.9 个百分点)。市场之所以预期7 月出口增速难提升,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高频数据指向对美出口在放缓。从出口集装箱运价来看,7 月最后一周相较6 月最后一周,美东和美西航线运价下跌约28%。同时7 月末从中国发往美国的船只吨位较6 月末下降24.0%。
7 月28-29 日,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达成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延长 10% 对等关税 90 天(将于8 月12 日到期)。接下来三个月,对美出口税率仍维持在40%+的水平,关税预期逐渐平稳。从6-7 月数据来看,受关税提高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平衡阶段,对美月度出口介于358-382 亿美元,同比增速难以回到0 乃至正增长,但也不至于再度跌至5 月的-30%以下。
三是周边经济体出口表现也较为强劲。在新的更高对等关税税率落地之前,其他经济体可能在7 月继续对美国抢出口。韩国7 月出口同比增长5.9%,为今年以来最高增速。具体来看,韩国主要出口产品——半导体和半导体分别同比增长31.6%、8.8%。韩国对美出口同比为1.4%,在科技产品的推动下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负增,不过对美汽车出口在关税的影响下同比降1.7%。越南出口也维持高增速,7 月出口同比为17.7%,较上月的19.3%小幅下降。7 月越南对美出口额同比增长26%,同时自中国进口同比增30.5%,但这也未必指向转口贸易,东南亚相对较低的税率以及后续40%的转口关税,可能吸引国内企业去东南亚建厂,对越南出口设备增加,也会对出口形成拉动。
四是哪些类别出口增速在反弹?钢材、肥料、成品油以及铝材出口增速明显反弹,对整体出口的拉动分别抬升0.3、0.2、0.2、0.1 个百分点。此外,7 月稀土出口金额同比降幅收窄29.4 个百分点至-17.6%,虽然其对整体出口拉动效应较小,但提价明显,从5-6 月的0.30-0.32 万美元/吨提至0.61 万美元/吨。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放缓0.8 个百分点至-0.6%,美元疲软带动人民币小幅被动升值,可能拖累了劳动密集型行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放缓0.6、3.2 个百分点至8.1%、4.3%。三者对出口的拖累分别为0.1、0.2、0.7 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处产品存在部分品类重叠)。已公布的类别中,拖累较大的是灯具(-0.1pct)、手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均为-0.5pct)
五是进口增速提升,主要是大宗商品进口边际修复。7 月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4.3%,较6 月高出3 个百分点。其中大宗商品、医药材及药品、农产品的拉动效应分别较前月上升1.6、0.5、0.3 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中,原油、铜矿砂、大豆进口同比增速明显反弹,其中原油和大豆部分受涨价影响。而铁矿砂进口增速降幅扩大,从-4.9%跌至-8.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对进口拉动效应也不及上月,分别较前月下降1.3 和0.5 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拖累效应相对较大,拖累整体进口约0.8 个百分点。
往后看,中国出口韧性仍存,需要关注美国对等关税税率提升后对全球贸易的冲击效应。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来源于物美价廉,这一优势有望延续,出口失速的风险较低,8-10 月出口同比增速有望维持正增长,11 -12 月面临抢出口的高基数同比可能短暂回落,或不代表趋势逆转。
不过,接下来外需也存在不确定性。8 月7 日美国新一轮全球对等关税正式生效,美国加权关税税率从13.3%进一步上行至15.2%,可能对全球贸易形成进一步冲击。近期发布的美国GDP、非农等数据指向美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前期欧日韩等对美国抢出口的透支效应也可能显现。而且美国针对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国家征收于次关税,对印度征收额外25%关税已落地,是否可能扩大到其他经济体,仍存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息路径按照点阵图进行,但假如其通胀等数据持续超预期,货币政策节奏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对全球贸易数据产生扰动。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金川 日期:2025-08-08
一是出口意外增长,对哪些经济体出口增速明显抬升?出口增速意外抬升,受到对拉美、韩国、欧盟、非洲等经济体出口的拉动。7 月对除美国外其他经济体出口同比提升3.0 个百分点至12.6%,对出口同比的拉动提升2.5pct 至10.7%。其中,拉动效应明显提升的,主要是拉美(+0.8pct)、韩国(+0.5pct)、中国台湾省(+0.4pct)、欧盟、非洲、澳大利亚(三者均+0.3pct)、俄罗斯(+0.2pct)。除了美国之外,仅是对日本、东盟的出口增速出现了小幅放缓,对其他经济体出口增速多为上升。由此可见,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依然较强,而对东盟出口小幅放缓,也说明7 月出口改善并不是依赖东南亚的转口拉动。
二是对美出口增速继续放缓。7 月对美出口同比-21.6%,较6 月降幅扩大5.6 个百分点,拖累整体出口3.3个百分点(较6 月扩大0.9 个百分点)。市场之所以预期7 月出口增速难提升,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高频数据指向对美出口在放缓。从出口集装箱运价来看,7 月最后一周相较6 月最后一周,美东和美西航线运价下跌约28%。同时7 月末从中国发往美国的船只吨位较6 月末下降24.0%。
7 月28-29 日,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达成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延长 10% 对等关税 90 天(将于8 月12 日到期)。接下来三个月,对美出口税率仍维持在40%+的水平,关税预期逐渐平稳。从6-7 月数据来看,受关税提高影响,中国对美出口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平衡阶段,对美月度出口介于358-382 亿美元,同比增速难以回到0 乃至正增长,但也不至于再度跌至5 月的-30%以下。
三是周边经济体出口表现也较为强劲。在新的更高对等关税税率落地之前,其他经济体可能在7 月继续对美国抢出口。韩国7 月出口同比增长5.9%,为今年以来最高增速。具体来看,韩国主要出口产品——半导体和半导体分别同比增长31.6%、8.8%。韩国对美出口同比为1.4%,在科技产品的推动下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的负增,不过对美汽车出口在关税的影响下同比降1.7%。越南出口也维持高增速,7 月出口同比为17.7%,较上月的19.3%小幅下降。7 月越南对美出口额同比增长26%,同时自中国进口同比增30.5%,但这也未必指向转口贸易,东南亚相对较低的税率以及后续40%的转口关税,可能吸引国内企业去东南亚建厂,对越南出口设备增加,也会对出口形成拉动。
四是哪些类别出口增速在反弹?钢材、肥料、成品油以及铝材出口增速明显反弹,对整体出口的拉动分别抬升0.3、0.2、0.2、0.1 个百分点。此外,7 月稀土出口金额同比降幅收窄29.4 个百分点至-17.6%,虽然其对整体出口拉动效应较小,但提价明显,从5-6 月的0.30-0.32 万美元/吨提至0.61 万美元/吨。
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速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速放缓0.8 个百分点至-0.6%,美元疲软带动人民币小幅被动升值,可能拖累了劳动密集型行业。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分别放缓0.6、3.2 个百分点至8.1%、4.3%。三者对出口的拖累分别为0.1、0.2、0.7 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处产品存在部分品类重叠)。已公布的类别中,拖累较大的是灯具(-0.1pct)、手机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均为-0.5pct)
五是进口增速提升,主要是大宗商品进口边际修复。7 月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4.3%,较6 月高出3 个百分点。其中大宗商品、医药材及药品、农产品的拉动效应分别较前月上升1.6、0.5、0.3 个百分点。大宗商品中,原油、铜矿砂、大豆进口同比增速明显反弹,其中原油和大豆部分受涨价影响。而铁矿砂进口增速降幅扩大,从-4.9%跌至-8.8%,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对进口拉动效应也不及上月,分别较前月下降1.3 和0.5 个百分点。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拖累效应相对较大,拖累整体进口约0.8 个百分点。
往后看,中国出口韧性仍存,需要关注美国对等关税税率提升后对全球贸易的冲击效应。中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来源于物美价廉,这一优势有望延续,出口失速的风险较低,8-10 月出口同比增速有望维持正增长,11 -12 月面临抢出口的高基数同比可能短暂回落,或不代表趋势逆转。
不过,接下来外需也存在不确定性。8 月7 日美国新一轮全球对等关税正式生效,美国加权关税税率从13.3%进一步上行至15.2%,可能对全球贸易形成进一步冲击。近期发布的美国GDP、非农等数据指向美国经济存在下行风险。前期欧日韩等对美国抢出口的透支效应也可能显现。而且美国针对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国家征收于次关税,对印度征收额外25%关税已落地,是否可能扩大到其他经济体,仍存不确定性。
风险提示
国内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息路径按照点阵图进行,但假如其通胀等数据持续超预期,货币政策节奏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对全球贸易数据产生扰动。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肖金川 日期:2025-08-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