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贸易点评:出口加速:7月外贸的三个“意外”
股票资讯
阅读:2
2025-08-09 11:05:00
评论:0
事件:8 月7 日,中国7 月出口同比增速(以美元计价)为7.2%,较上月上升1.3 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速(以美元计价)为4.1%,较上月回升3 个百分点。
7 月外贸数据打破了市场的共识: 出口未转弱,进口更偏强。这种意外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因素在驱动?是趋势还是扰动?我们认为,背后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其一,对美出口在6 月的短暂回升后再度转弱,随着中美关税的再度延期,前期抢出口带来的对美需求回升暂时告一段落;
其二,对美以及东盟(转口)出口回落下,整体出口增速却明显反弹。在关税影响下,中国出口商正加快开拓欧洲以及新兴经济体市场;
其三,进口在去年高基数的背景下超预期上升。但背后支撑来自于半导体等机电进口,与内生经济需求相关的原材料等进口表现分化。
短期内,在转口贸易以及国内出口商积极开拓市场份额的影响下,我们预计出口仍将保持有韧性,但进口回升或更偏向于扰动,内需增长的回升仍需政策提振和数据观察。
具体来看:
第一,对美出口增长缘何再次转弱?5 月以来随着中美关税暂缓3 个月,国内出口商再次掀起“抢出口”浪潮,6 月对美出口降幅一度大幅收窄。但随着关税的延后,这一趋势在近期似乎有所逆转,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再次走弱,“抢出口”进入阶段性尾声。
但转口贸易依然强势,由于美国进口商赶在8 月1 日(特朗普对等关税暂缓截止期)前疯狂囤货,洛杉矶港口吞吐量再次刷新今年新高,短期内强劲的需求支撑了转口贸易的优异表现,7 月我国对东盟出口虽小幅回落,但整体依旧维持高位。
第二,谁来替代“消失”的美国订单?从结构上来看,除对东盟的转口以外,7 月我国对欧盟、拉美、非洲等国出口均有明显上升,成为出口改善的主要拉动力量。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关税影响下,中国出口商正加快在非美地区扩张或寻求新市场。
一方面,在全球制造业PMI 放缓的情况下,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保持较高景气度,成为我国开拓非美市场的重要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对欧洲出口的改善也是7 月出口回升的主要拉动。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速出现明显背离,7 月对欧盟出口增速甚至进一步回升至9.2%。从出口相似度来看,中国和欧盟的产品结构更为类似,在对美订单下降的背景下,中国贸易或许正加快向欧洲市场转移,而欧洲出口商也愈发能感知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
第三,进口超预期回升,是出口间接拉动还是内生需求改善?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形下,7 月进口超预期回升至4.1%,这一数据的确令人惊喜。但从进口结构上来看,半导体等机电设备进口仍是主要支撑,例如集成电路、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品、机床等,与内生经济需求更相关的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口表现分化,铁矿石、钢材、煤炭等进口依旧疲软,但原油和铜进口有所改善。
往后看,出口的韧性能否持续?当然,最核心的还是美国的需求。鉴于本轮美国进口存在明显透支倾向,而随着8 月7 日关税(特朗普新一轮关税生效时间)的落地,抢进口将再度告一段落。我们在报告《美国经济的成色究竟如何?》中提到,下半年预计美国内需将进一步放缓,因此转口贸易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可能会有所减弱:
一方面,美国需求端的透支偿还压力将会更加严峻,美国消费的边际回升恐难以持续,而在需求透支+库存偏高下,制造业将持续萎缩,这从美国7 月制造业PMI 的加快回落中已经可见一斑;另一方面,高利率下的债务置换压力对美国企业投资的影响预计将进一步显现,考虑到美联储最早也只能在9 月开始降息,三季度美国企业投资预计仍不乐观。
但我们预计出口更多是温和放缓,出现大幅下行的风险不大。正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对于非美市场的开拓将成为下半年出口的底部支撑,出口端的韧性可能更强。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武朔 日期:2025-08-07
7 月外贸数据打破了市场的共识: 出口未转弱,进口更偏强。这种意外的背后究竟有哪些因素在驱动?是趋势还是扰动?我们认为,背后有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其一,对美出口在6 月的短暂回升后再度转弱,随着中美关税的再度延期,前期抢出口带来的对美需求回升暂时告一段落;
其二,对美以及东盟(转口)出口回落下,整体出口增速却明显反弹。在关税影响下,中国出口商正加快开拓欧洲以及新兴经济体市场;
其三,进口在去年高基数的背景下超预期上升。但背后支撑来自于半导体等机电进口,与内生经济需求相关的原材料等进口表现分化。
短期内,在转口贸易以及国内出口商积极开拓市场份额的影响下,我们预计出口仍将保持有韧性,但进口回升或更偏向于扰动,内需增长的回升仍需政策提振和数据观察。
具体来看:
第一,对美出口增长缘何再次转弱?5 月以来随着中美关税暂缓3 个月,国内出口商再次掀起“抢出口”浪潮,6 月对美出口降幅一度大幅收窄。但随着关税的延后,这一趋势在近期似乎有所逆转,中国到美国的集装箱数量再次走弱,“抢出口”进入阶段性尾声。
但转口贸易依然强势,由于美国进口商赶在8 月1 日(特朗普对等关税暂缓截止期)前疯狂囤货,洛杉矶港口吞吐量再次刷新今年新高,短期内强劲的需求支撑了转口贸易的优异表现,7 月我国对东盟出口虽小幅回落,但整体依旧维持高位。
第二,谁来替代“消失”的美国订单?从结构上来看,除对东盟的转口以外,7 月我国对欧盟、拉美、非洲等国出口均有明显上升,成为出口改善的主要拉动力量。我们认为核心原因在于,关税影响下,中国出口商正加快在非美地区扩张或寻求新市场。
一方面,在全球制造业PMI 放缓的情况下,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经济增长保持较高景气度,成为我国开拓非美市场的重要有生力量。
另一方面,对欧洲出口的改善也是7 月出口回升的主要拉动。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国和欧盟出口增速出现明显背离,7 月对欧盟出口增速甚至进一步回升至9.2%。从出口相似度来看,中国和欧盟的产品结构更为类似,在对美订单下降的背景下,中国贸易或许正加快向欧洲市场转移,而欧洲出口商也愈发能感知来自中国产品的竞争压力。
第三,进口超预期回升,是出口间接拉动还是内生需求改善?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形下,7 月进口超预期回升至4.1%,这一数据的确令人惊喜。但从进口结构上来看,半导体等机电设备进口仍是主要支撑,例如集成电路、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品、机床等,与内生经济需求更相关的原材料等大宗商品进口表现分化,铁矿石、钢材、煤炭等进口依旧疲软,但原油和铜进口有所改善。
往后看,出口的韧性能否持续?当然,最核心的还是美国的需求。鉴于本轮美国进口存在明显透支倾向,而随着8 月7 日关税(特朗普新一轮关税生效时间)的落地,抢进口将再度告一段落。我们在报告《美国经济的成色究竟如何?》中提到,下半年预计美国内需将进一步放缓,因此转口贸易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可能会有所减弱:
一方面,美国需求端的透支偿还压力将会更加严峻,美国消费的边际回升恐难以持续,而在需求透支+库存偏高下,制造业将持续萎缩,这从美国7 月制造业PMI 的加快回落中已经可见一斑;另一方面,高利率下的债务置换压力对美国企业投资的影响预计将进一步显现,考虑到美联储最早也只能在9 月开始降息,三季度美国企业投资预计仍不乐观。
但我们预计出口更多是温和放缓,出现大幅下行的风险不大。正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对于非美市场的开拓将成为下半年出口的底部支撑,出口端的韧性可能更强。
风险提示:未来政策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形势变化超预期;出口变动超预期。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武朔 日期:2025-08-07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