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专题研究:展望银发经济的结构性机遇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08-16 08:18:38
评论:0
1. 老龄化人口增长叠加预期寿命提升有望推动银发经济高速发展据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测算,截至2023 年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GDP6%),2035 年有望升至19 万亿元(占GDP10%)。涵盖银发人群的就餐、就医、照护、文体等服务及养老相关产品市场。2023年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约2.2 亿(占比15.6%),联合国预测显示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或超3.8 亿(24-50 年年化增长超2%、届时占比30.9%)。
医疗水平提升推动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改善,银发经济规模或将持续扩大。
海外国家经验表明,老龄化程度提升有望带动医疗保健等产业结构性增长机遇;中国跨省数据也显示,老龄化程度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正相关。2023年中国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约40%,老年抚养比(65 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 岁人口之比)约20%。日本1990-2005 年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年化增长2.6%/1.8%, 高于同期消费支出增速(-0.2%),或反映养老保健及私人出行需求增长。
2. 净资产优势叠加家庭小型化趋势,银发群体消费能力提升一方面,银发群体整体净资产较高,或受益于购房较早、房价增值及相对较低的负债率。60/70 后(70 后在未来十年也将逐步步入银发阶段,后文同)职业生涯黄金期正值房价较低时期,且2000-2020 年间全国房价年均增长8%,一线城市增速更是超过10%,增值效果较为明显。考虑到北京、上海商品房销售高峰(2000-2010 年)早于其他省份(2015 年后),房产在60/70后中的集中度或较其他城市更高。央行2019 年调查数据亦印证银发群体财富净值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规模缩小,银发族的居住和经济独立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消费意愿、消费场景,用于个人消费的比例或有望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每户人口数量从2010 年的3.1 人下降至2020 年的2.6 人,显示出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2020 年的七普数据调查显示,55.7%的老年人仅与配偶同住或独居,依靠家庭供养的比例从2010 年的40.7%降至32.7%、对公共护理服务的需求亦可能提升。
3.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有望为医疗健康、保健食品、文娱及服务业带来政策助力
2024 年以来,政策在供需端发力:1)供给侧适老化改造有较大需求和潜力,如2020 年的七普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地区存量住房无电梯占比近7 成,中国的养老设施、人均医院、护士、床位数等指标亦较发达国家水平有提升空间。
2)需求侧补贴有望提振养老服务消费——如7 月民政部、财政部宣布将财政补贴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较此前更倾向于“投资于人”的财政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向补贴养老需求倾斜。
展望未来,参考日本介护保险,中国需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加快推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并将预防性服务纳入公共资助范围,以延缓老年人失能发生。同时,工业4.0 发展背景下有必要加大力度支持养老机器人、智能家居研发,培育多元化银发经济产业链。
风险提示:老龄化趋势加速,人口结构变化超预期;支持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吴宛忆 日期:2025-08-15
医疗水平提升推动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改善,银发经济规模或将持续扩大。
海外国家经验表明,老龄化程度提升有望带动医疗保健等产业结构性增长机遇;中国跨省数据也显示,老龄化程度和医疗保健支出占比正相关。2023年中国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约40%,老年抚养比(65 岁及以上人口与15-64 岁人口之比)约20%。日本1990-2005 年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支出年化增长2.6%/1.8%, 高于同期消费支出增速(-0.2%),或反映养老保健及私人出行需求增长。
2. 净资产优势叠加家庭小型化趋势,银发群体消费能力提升一方面,银发群体整体净资产较高,或受益于购房较早、房价增值及相对较低的负债率。60/70 后(70 后在未来十年也将逐步步入银发阶段,后文同)职业生涯黄金期正值房价较低时期,且2000-2020 年间全国房价年均增长8%,一线城市增速更是超过10%,增值效果较为明显。考虑到北京、上海商品房销售高峰(2000-2010 年)早于其他省份(2015 年后),房产在60/70后中的集中度或较其他城市更高。央行2019 年调查数据亦印证银发群体财富净值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随着家庭规模缩小,银发族的居住和经济独立性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消费意愿、消费场景,用于个人消费的比例或有望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每户人口数量从2010 年的3.1 人下降至2020 年的2.6 人,显示出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2020 年的七普数据调查显示,55.7%的老年人仅与配偶同住或独居,依靠家庭供养的比例从2010 年的40.7%降至32.7%、对公共护理服务的需求亦可能提升。
3.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有望为医疗健康、保健食品、文娱及服务业带来政策助力
2024 年以来,政策在供需端发力:1)供给侧适老化改造有较大需求和潜力,如2020 年的七普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地区存量住房无电梯占比近7 成,中国的养老设施、人均医院、护士、床位数等指标亦较发达国家水平有提升空间。
2)需求侧补贴有望提振养老服务消费——如7 月民政部、财政部宣布将财政补贴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较此前更倾向于“投资于人”的财政政策也可能进一步向补贴养老需求倾斜。
展望未来,参考日本介护保险,中国需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加快推出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并将预防性服务纳入公共资助范围,以延缓老年人失能发生。同时,工业4.0 发展背景下有必要加大力度支持养老机器人、智能家居研发,培育多元化银发经济产业链。
风险提示:老龄化趋势加速,人口结构变化超预期;支持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吴宛忆 日期:2025-08-15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