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开放”系列之一:服务业开放:新蓝海、新征程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8-28 20:02:10
评论:0
国务院第十五次专题学习提出“要推动服务贸易制度型开放”“要以服务进口带动本土服务业发展”。为何专题学习关注服务业开放,后续开放或将集中在哪些行业?系统分析,供参考。
一、为什么要关注服务业开放?服务业占比提升是经济规律,但近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却有所放缓。
服务业占比逐步提升,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在主要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占GDP 比重通常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同步上升。法国和韩国人均GDP(不变价)从1 万美元增至3 万美元时,服务业占比分别提升17.8 和8.4 个百分点。另外,人均GDP 在1-3 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70%时,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每年提升约0.6 个百分点。类似的是,人均GDP 跨过1 万美元后,服务贸易额占GDP 比重趋于提升。
2017-2024 年间,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滞缓,占GDP 比重提升速度放缓。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集中在两阶段:一是1997-2002 年,占比合计提升9.1 个百分点;二是2012-2016 年,合计提升8.1个百分点。但2017 年后,服务业发展放缓,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2024 年才超过2019 年水平,人均服务性消费额较疫情前趋势线缺口达1923 元。2024 年,我国服务贸易占GDP 比重仍低于2014 年。
当前,政府对“对外开放”重视度日益提升。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统一大市场基本要求从“五统一、一破除”改为“五统一、一开放”,核心变动除侧重地方政府外,也更加关注对外开放。2023 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开放举措不断深化,OECD 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从有数据国家的80%以上分位数水平下降至65%。旅行项下的放开举措已经体现在经济数据中,2024 年旅行出口对GDP 增速贡献约0.1%。
二、我国服务业开放经历哪些阶段?2001 年起历经探索期、创新期和深化期。
2001-2012 年是我国服务业开放的政策探索期,该阶段我国以履行WTO 承诺为核心,稳步拓展重点领域外资准入。2001 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在通信、金融等服务领域扩大市场准入。2010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等产业。这一时期,第三产业FDI 中,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的增幅分别达190.0 亿元、82.9 亿元和82.1 亿元。
2013-2020 年,我国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与区域试点、以负面清单方式扩大开放,服务业开放步入制度创新期。2013 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并出台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7 年全国首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显著提高了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2012-2021 年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计算机和软件业年度投资规模分别增长248.8 亿元、196.6 亿元和167.4 亿元。
到2021 年,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强调“制度型开放”和“高水平开放”双重推进,聚焦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深入对接。2021 年我国首次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扩围,至2025年,进一步扩容至20 个城市。同时,我国积极加快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正式申请加入CPTPP。
2022-2024 年,计算机编程和信息服务、仓储业、电影及视频电视节目等领域开放力度增强。
三、我国未来服务业开放或集中在哪些领域?或集中在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医疗康养、金融等领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或将成为我国后续服务业开放方向。进一步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或需比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服务业开放规则扩大我国开放领域。数字贸易领域,我国正参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后续数据开放要求或以该协议为重要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OECD 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STRI)来观察我国服务业分行业开放情况。2024 年我国STRI指数中,会计税务、文化、电信等相关产业开放度较低。我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在服务业开放度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金融会计、电信和计算机等方面。2024 年美国STRI 指数为0.173,比我国低0.05个点,双方主要差距集中在节目制作和广播活动、电影及视频电视节目活动、录音及音乐出版活动等领域。
《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中,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医疗康养、金融位列新一轮试点任务前三位。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聚焦放开部分互联网业务的外资持股限制、数字经济发展和与国际互联互通等;医疗康养领域开放聚焦放宽境外机构和人员来华展业限制,以及支持在生物技术领域扩大开放;金融领域开放主要扩展金融机构展业范围、提升资本和金融账户交易流动便利度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贾东旭/侯倩楠/耿佩璇 日期:2025-08-28
一、为什么要关注服务业开放?服务业占比提升是经济规律,但近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却有所放缓。
服务业占比逐步提升,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在主要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占GDP 比重通常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同步上升。法国和韩国人均GDP(不变价)从1 万美元增至3 万美元时,服务业占比分别提升17.8 和8.4 个百分点。另外,人均GDP 在1-3 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70%时,服务消费占总消费比重每年提升约0.6 个百分点。类似的是,人均GDP 跨过1 万美元后,服务贸易额占GDP 比重趋于提升。
2017-2024 年间,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相对滞缓,占GDP 比重提升速度放缓。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集中在两阶段:一是1997-2002 年,占比合计提升9.1 个百分点;二是2012-2016 年,合计提升8.1个百分点。但2017 年后,服务业发展放缓,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2024 年才超过2019 年水平,人均服务性消费额较疫情前趋势线缺口达1923 元。2024 年,我国服务贸易占GDP 比重仍低于2014 年。
当前,政府对“对外开放”重视度日益提升。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统一大市场基本要求从“五统一、一破除”改为“五统一、一开放”,核心变动除侧重地方政府外,也更加关注对外开放。2023 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开放举措不断深化,OECD 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从有数据国家的80%以上分位数水平下降至65%。旅行项下的放开举措已经体现在经济数据中,2024 年旅行出口对GDP 增速贡献约0.1%。
二、我国服务业开放经历哪些阶段?2001 年起历经探索期、创新期和深化期。
2001-2012 年是我国服务业开放的政策探索期,该阶段我国以履行WTO 承诺为核心,稳步拓展重点领域外资准入。2001 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在通信、金融等服务领域扩大市场准入。2010 年《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等产业。这一时期,第三产业FDI 中,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的增幅分别达190.0 亿元、82.9 亿元和82.1 亿元。
2013-2020 年,我国通过设立自贸试验区与区域试点、以负面清单方式扩大开放,服务业开放步入制度创新期。2013 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并出台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2017 年全国首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发布,显著提高了重点行业的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2012-2021 年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技术服务,计算机和软件业年度投资规模分别增长248.8 亿元、196.6 亿元和167.4 亿元。
到2021 年,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强调“制度型开放”和“高水平开放”双重推进,聚焦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深入对接。2021 年我国首次对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扩围,至2025年,进一步扩容至20 个城市。同时,我国积极加快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正式申请加入CPTPP。
2022-2024 年,计算机编程和信息服务、仓储业、电影及视频电视节目等领域开放力度增强。
三、我国未来服务业开放或集中在哪些领域?或集中在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医疗康养、金融等领域。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或将成为我国后续服务业开放方向。进一步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或需比照《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服务业开放规则扩大我国开放领域。数字贸易领域,我国正参与《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谈判,后续数据开放要求或以该协议为重要参考。
我们可以通过OECD 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STRI)来观察我国服务业分行业开放情况。2024 年我国STRI指数中,会计税务、文化、电信等相关产业开放度较低。我国与其他发达经济体在服务业开放度的差距,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金融会计、电信和计算机等方面。2024 年美国STRI 指数为0.173,比我国低0.05个点,双方主要差距集中在节目制作和广播活动、电影及视频电视节目活动、录音及音乐出版活动等领域。
《关于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中,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医疗康养、金融位列新一轮试点任务前三位。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聚焦放开部分互联网业务的外资持股限制、数字经济发展和与国际互联互通等;医疗康养领域开放聚焦放宽境外机构和人员来华展业限制,以及支持在生物技术领域扩大开放;金融领域开放主要扩展金融机构展业范围、提升资本和金融账户交易流动便利度等。
风险提示:政策变化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赵伟/贾东旭/侯倩楠/耿佩璇 日期:2025-08-2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