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快评:A股现金流的三个积极变化

股票资讯 阅读:3 2025-09-01 20:30:45 评论:0
  主要观点:本篇报告结合上市公司的中报数据,分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我们构建类似居民部门资金流向的分析框架,对企业部门的资金流入流出予以分析。其流入来自可支配收入(经营性业务)+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存量储蓄损耗,其流出包括资本开支和金融投资。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中报表明,今年上半年,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好转、资本开支强度有所下降、融资结构中股权融资占比有所提高。

      一、A 股现金流分析框架

      其流入,对于居民部门而言,主要是可支配收入以及债权融资(贷款)。对于企业部门而言,会有四个来源,包括企业可支配收入(即经营性净现金流,扣掉股息与利息支出)、债权融资(贷款、发债等)、股权融资(IPO、定增、大股东注资等)、存量储蓄损耗。

      其流出,对于居民部门而言,是消费、购房、金融投资。对于企业部门而言,是两个去向,分别是资本开支、金融投资。企业部门在GDP 核算中并无消费这一概念,其消费对应的是中间消耗,在计算可支配收入时已经予以扣除。

      我们使用A 股财报数据中的现金流报表,分析企业的现金流变化。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按现金表科目为如下计算过程:可支配收入 =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分配股利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

      二、积极变化1:可支配收入大幅好转

      对于企业可支配收入,尽管历史经验表明经济较好年份(如2017 年)有可能数据较差(企业为扩张增加原材料采购)。但考虑到去年以来政府在偿还企业欠款,以及市场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分红情况(涉及现金支付),我们认为当下更高的可支配收入可能表明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好转。

      2025 年上半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可支配收入为2828 亿,去年同期为263 亿。

      从可支配收入的构成来看,主要是商品收支、员工报酬(含股息)两项体量较大。2025 年上半年相比2024 年上半年,员工报酬(含股息)同比增长3.0%,但商品收支同比增长17.8%。从行业来看(中信二级),可支配收入改善较为明显的是电源设备、发电及电网、光学光电、工业金属、白色家电、普钢等。

      可支配收入相比去年有所走弱的是煤炭、酒类、消费电子、食品、商用车等。

      三、积极变化2:资本支出强度有所下降

      我们构建上市公司资本支出强度指数:资本开支/(可支配收入+股权融资),代表的是相比于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代表这一业务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与股权融资(代表投资者对这一业务的注资)之和,当前的资本开支是否过快。参考年度的数据来看,资本开支强度指数与PPI 走势偏同步,如2016 年、2020 年为资本开支强度指数的局部最低点,同年PPI 同比开启由负转正之路。

      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制造业资本开支强度指数降至2.26,属于2017 年以来同期的较低水平,仍高于2020-2022 年同期,但大幅低于去年的21.33。

      四、积极变化3:融资结构有所优化

      观察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当年股权融资除以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之比。2025 年上半年,制造业股权融资规模为1384 亿,债权融资规模为6533 亿,股权融资之比为17.5%,这一比例大幅好于去年同期的2.9%。但与2013 年以来的其他年份的同期数据相比,尚属于偏低位置,后续股权融资占比或仍需要上升。

      风险提示:

      上市公司数据与全国整体情况有偏差。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陆银波 日期:2025-09-0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