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税收尺度的定量研究:地方保护的“衡量”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09-03 15:49:03 评论:0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而在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最突出顽疾是由地方保护所形成的市场分割(叶剑平、陈思博,2023);对此,7 月政治局会议指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8 月1 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将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更大力度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障碍和掣肘”。

      地方政府地方保护行为的产生,同税收横向分配有一定关系(潘文轩,周静,2003);因此,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关键举措1,税收竞争则是地方保护的一个关键尺度:从政府竞争的视角来看,地方政府拥有“政治人”属性,具有追求政治晋升的内在激励。特别是在我国垂直控制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及将经济发展水平纳入地方政府晋升考核指标体系的晋升激励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地方各级政府会在同级政府之间进行税收竞争以及财政支出竞争。这两种竞争分别表现为:地方政府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将既有财政资金优先、大量投向于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期见效快的投资项目上,以期吸引外来流动资本进入本辖区、扩大税基、拉动当地经济高速增长(周黎安,2004;张莉等,2018;孙开等,2020)。

      我们构建两个税收竞争指标(注:仅提供参考视角,主要衡量税收维度上的政策吸引力强度,反映税收视角观察的地方保护倾向,不等同于地方保护):一是各省税收竞争指数(税收竞争指数越高,表示税收竞争强度越大、税收政策对企业更有吸引力;详见第二章),二是各省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衡量该省实际免除上市公司税费的比重,税费返还率越高,表示对上市公司越重视;详见第三章);

      由此,我们提供一个从税收维度观察全国和分省地方保护倾向的视角:当前税收竞争指数接近过去30 年最大值,反映了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

      由两个指标进一步分析,以各省税收竞争指数为横轴、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为纵轴、税收收入作为气泡大小,可以绘制气泡图,将31 省分为4 种竞争模式。

      具体来看:

      一、地方保护的税收尺度:31 省,4 种竞争模式自由型——税收竞争指数低,上市公司返还低:北京、天津、山西、陕西、贵州、内蒙古、青海、四川、安徽、新疆、西藏;这些省市的地方保护倾向或最低。

      大强型——税收竞争指数低,上市公司返还高:江西、浙江、江苏、广东、上海、海南;这些省市税收政策对企业的整体吸引力偏低,但更注重“招大引强”——对上市公司较重视。

      洼地型——税收竞争指数高,上市公司返还低:河南、吉林、云南、黑龙江、辽宁、宁夏、甘肃;这些省份对上市公司的重视程度或较低,但税收政策对企业的整体吸引力偏高。

      优惠型——税收竞争指数高,上市公司返还高:湖南、山东、福建、河北、广西、湖北、重庆;这些省市的地方保护倾向或最高,加快落实统一大市场要求或较迫切。

      二、地方政府视角:税收竞争指数

      测算逻辑:参考相关文献,以各省相对税负为基础,从邻省和全国两个范围构建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指数(详见正文):

      测算结果:全国来看,观察近30 年各省税收竞争指数均值和全国名义GDP 增速、广义财政收入增速的关系,2010 年前三者同步性较强,反映地方竞争对经济、财政收入增长或以良性推动为主;2010 年以来地方税收竞争指数长期上行,但经济、财政收入增速长期下行,反映地方竞争模式或需要调整;2024年各省税收竞争指数均值0.88,接近过去30 年最大值(0.9)。

      分区域来看,华中、东北税收竞争指数最高(地方保护倾向或较高),华南、华北税收竞争指数最低(地方保护倾向或较低);税收竞争指数由高到低:华中(1.46)>东北(1.11)>西南(0.94)>西北(0.89)>华东(0.81)>华南(0.65)>华北(0.55)。

      分省来看,税收竞争指数最高的五个省市分别是湖南(1.83)、河南(1.47)、福建(1.45)、重庆(1.4)、山东(1.35),最低的五个省市分别是上海(0.22)、北京(0.24)、天津(0.32)、山西(0.36,2023 年值)、海南(0.37)。

      三、上市公司视角:税费返还率

      测算逻辑:对一家上市公司,将现金流量表中的“收到的税费返还”作分子、“支付的各项税费”作分母,可以衡量该公司的税费返还率(实际被免除的税费比重)。

      对一个省,将该省所有上市公司“收到的税费返还”合计作分子,“支付的各项税费”合计作分母,可以衡量该省对上市公司的税费返还率(实际免除的税费比重;注:统一剔除银行,因其非“反内卷”典型行业,且企业所得税征管较为特殊(持有国债、地方债的利息收入免征、国有四大行全额上缴中央财政等)、“收到的税费返还”普遍长期为0)。

      测算结果:全国来看,观察近30 年全国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长期保持约5%~10%(和全国名义GDP 增速、广义财政收入增速对应不佳),2024 年全国税费返还率15%,明显高于长期水平(2022 年税费返还率冲高至22%,或主要反映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影响;2023 年回落后仍有16%)。

      分区域来看,华东、华南税费返还率最高(对上市公司的税费减免力度较大),西北、西南、华北税费返还率最低(对上市公司的税费减免力度较小);税费返还率由高到低:华东(29.2%)>华南(25.6%)>华中(25.3%)>东北(13.2%)>西北(10.818%)>西南(10.816%)>华北(10.8%)。

      分省来看,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最高的五个省分别是江西(38.2%)、浙江(36.7%)、湖南(35.6%)、江苏(30.9%)、山东(28%),最低的五个省市分别是山西(1.6%)、贵州(2.4%)、北京(4.6%)、云南(5.1%)、青海(6.5%)。

      风险提示:

      地方政府制度层面隐性竞争较难量化衡量(如区域贸易壁垒、柔性执法等);上市公司税费返还率仅作为大样本下的宏观刻画,难以全面反映各省上市公司行业分布不同、出口退税因素、所得税期限错配等影响;财政支出补贴和其他非税手段无法体现;统一大市场推进超预期。 机构:华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张瑜/高拓 日期:2025-09-0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