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研究-迈向“十五五”:迎接新政策风格

股票资讯 阅读:20 2025-09-28 20:15:34 评论:0
  研究结论

      因势利导,走向聚焦:未来五年是不同于以往的五年,土地财政退坡与地方融资规范化(负债约束),以及“反内卷”下对传统行业新增产能的谨慎(资产约束),都将导致产业格局与政策风格产生超预期变化,其中,有两个提法已经明确,那就是“高效能治理”与“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4 月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前者对应社会治理,后者对应经济发展。有观点认为,治理和宏观关联不大,也有观点认为布局调整太过泛泛而谈,但实际上这两个提法都根植于当下宏观特征,即投资回报边际递减、资金资源约束变得明显,政策的精准、直达、效率、聚焦较以往更为重要,“摊大饼”模式将一去不返。

      预计科技仍是重要主线,但我们判断,产业支持将更加精准,弱化与本地GDP 的挂钩:有市场观点认为未来将取消所有产业补贴,但就当前发展阶段以及“新型举国体制”的要求而言,我们预计这些支持仍会存在,但同样将走向聚焦,如设置更高门槛,筛选真正“新质”的企业,以及从补贴产能、设备,转向支持研发、人才。

      此外政府产业基金作为重要支持力量,有望弱化对本地投资、实物工作量、GDP 的过度追求,分享行业成长的市场化属性相应增加,这将从根本上缓解由于GDP 与产业投资“内卷”导致的过剩风险。

      比科技、产业更重要的,是围绕科技、产业搭建的制度环境,其中,“统一大市场”面向未来,打造更合理供需格局;“反内卷”面向过去,缓和存量过度竞争导致的福利损失,两者一体两面,都不是短期变化。有观点认为“反内卷”直指价格压力,这一看法过于狭隘,其真正目标是要求企业“勇立潮头,以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主动”,而对这些存量企业的竞争秩序规范将传导至中小企业与劳动者福利。同时,对于增量建设来说,以“统一大市场”纠正地方政府行为,是不产生新增低效投入的前提,手段包括,以市场准入放宽导向新兴领域商业化速度加快、地方政府/国企招投标互联互通导向区域互补、经营主体活动发生地统计改革导向更合理的地方经济活力衡量标准、“飞地”建设导向产业转移与布局过程中的协作,等等,不论过去还是未来,最终都是优质企业胜出并走向聚焦。

      民生是另一条主线,原因在于“因势利导”也在于顺应中国内需潜力的扩大趋势。

      其中,社会保障“补短板”是第一步,预计职业教育(应对科技冲击的紧迫性增加)、以工代赈(改善低技术行业就业)、改善留守农村老龄人口生活水平(如分不同区域逐步提高城乡养老保险待遇、调整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采取措施引导城乡居民“长缴”和“多缴”)、完善基本医疗、失业保险等制度保障(如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加大个人所得税抵扣力度等都存在看点。从投资于“物”,到投资于“人”,财政资源倾斜助力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趋势已经明确。

      此外,引导居民消费行为改变、以服务消费提振体验感、获得感仍存空间。有一些观点认为,消费的制约在于居民收入,政策拉动有限,但我们认为,不宜低估各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服务消费供给侧的影响,在宣传资源投入、消费者保障、财政金融支持等维度上,消费政策及其成效还刚刚开始,政策空间一是开放红利持续涌现,使服务消费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载体,二是促进服务消费与科技应用场景相互交织,使全社会对新旧动能转换的真切体验转化为国民信心提升。

      GDP 增速放缓已既成趋势,投资者视角从短期向长期切换,从科研机制、市场制度、民生,到国企改革、重大项目、财税体制,“十五五”都有诸多可供观察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产业、科技,与政策资源进一步聚焦,均导向效率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具有宏观转型意义,更构成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看好中国资产的重要理由。

      风险提示:“反内卷”力度超预期,收缩效应大于盈利改善的风险;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影响国内政策风格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至奕/孙金霞/王仲尧/孙国翔 日期:2025-09-2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