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研究:为何中美贸易摩擦突然升级?

股票资讯 阅读:15 2025-10-12 15:21:58 评论:0
  核心观点

      近期中国对美国关税摩擦采取反制措施,特朗普迅速回应称将加征100%额外关税并放风取消APEC 中美元首会晤,造成美国股市剧烈震荡。贸易冲突实质是技术主导权与国家安全逻辑的对抗。展望APEC,特朗普对于会晤态度的软化表明其存在较大实质让步空间,达成局部缓和可能性较大。对投资者而言,本次关税威胁的冲击可能小于4 月初的对等关税相互加征,具体体现在政策举措、关税冲击的适应、牛市情绪、估值水平四方面差异上。

      摘要

      10 月9—10 日,中国商务部、海关总署、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动,发布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特朗普威胁自11 月1 日起对中国全部商品在现有关税基础上追加100%惩罚性关税,同步限制“任何关键软件”对华出口,并质疑10 月底APEC 峰会期间中美元首会晤的必要性,造成美国股市剧烈震荡。此次冲突升级的时间点,恰逢APEC 峰会召开前夕,使得本次摩擦带有较为明显的“造势”谈判策略色彩。特朗普提出的100%关税威胁,是一种反向的极限施压。

      尽管10 月10 日的市场因贸易战恐慌而剧烈震荡,但随后特朗普总统的言论出现了明显软化。他表示,并未排除中美元首在APEC 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的可能性,这被市场解读为典型的极限施压后的谈判姿态。展望未来,短期内双方最可能的结果并非一份全面的贸易协定,而是一系列旨在缓和局势的声明。可能包括美方暂停实施惩罚性关税,以换取中方暂缓执行最严格的稀土出口许可等。

      对投资者而言,特朗普的情绪软化,意味着本次关税威胁的实际冲击小于4 月初的对等关税。当前A 股市场也与4 月有较大的区别。

      一是政策举措上,本次特朗普仅是放话威胁,并未采取实际措施。二是对特朗普关税冲击的适应,市场对于特朗普“雷声大、雨点小”的执政风格和特朗普“TA CO”风格已经形成预期,已经形成“脱敏”。三是情绪上,经历半年多的持续上涨后,资本市场普遍看好A 股市场长期牛市行情,特别是“慢牛”行情。四是估值上,短期部分板块估值已经偏贵,本轮市场回撤不仅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更有部分科技板块估值过高引起投资者担忧和资金“高切低”的影响。

      一、事件回顾

      (一)事件起因

      10 月9 日,中国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接连发布多项公告(第55、56、57、58、61、62 号),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对一系列关键物项及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管制的核心是大幅扩大对稀土相关物项及技术的出口管制范围。其最引人注目的新颖之处在于,首次引入了类似于美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的机制。根据新规,任何外国企业,其产品即便仅含有微量的源自中国的稀土材料,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的采矿、加工或磁材制造技术,其出口都必须获得中国政府的事先批准。这一规定实质上赋予了中国政府对全球高科技供应链的“长臂管辖权”,直接挑战了美国单方面制定全球技术贸易规则的能力。管制措施明确指出,用于军事目的的出口申请将被拒绝,而用于先进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等敏感领域的申请则需逐案审查。除稀土外,此次管制还系统性地覆盖了其他战略领域。第58 号公告将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关键制造设备、正极材料及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纳入管制,将于11 月8 日生效。第55 号公告则针对合成金刚石及相关物项实施管制。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的管制策略已从单一的稀土“王牌”扩展至对整个新能源和高新材料产业链的系统性管控。

      为配合出口管制,中国其他部门也迅速采取了协同行动。10 月10 日,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将从10 月14日起,对所有与美国有关联的船舶(包括美国拥有、运营、建造、悬挂美国国旗,或美方持股25%以上的实体所拥有或运营的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此举是对美国此前宣布对华船舶收费的直接反制,其生效日期与美方措施完全重合,展现了精确的对等反制意图。同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宣布,对美国芯片巨头高通公司(Qualcomm)就其收购以色列芯片制造商Autotalks 一案展开反垄断调查,理由是其涉嫌未依法进行经营者集中申报。此举被市场广泛解读为在关键技术领域对美国领先企业施加压力的又一重要杠杆。

      这一系列在48 小时内密集宣布的跨部门、多领域措施,共同构成了中国政府一次战略性的、高度协调的反击,将冲突的性质从单纯的关税博弈,全面升级为围绕关键技术、战略资源和全球供应链主导权的深度对抗。此次行动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通过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的多部门联动,打出了一套覆盖战略资源、全球物流和关键企业的“组合拳”。

      (二)美国回应

      面对我国的战略举措,美国总统特朗普于10 月10 日(周五)通过其社交媒体平台“真相社交”(Truth Social)做出了迅速而异常强硬的回应。其威胁的核心内容包括两个层面:首先,计划从11 月1 日起,对所有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在现有约30%的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税率可能将使中美贸易几近停滞。

      其次,美国将同步对“任何及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旨在直接打击中国科技产业的薄弱环节。

      在外交层面,特朗普总统公开质疑原定于10 月底在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的必要性,宣称“现在看来没有理由这样做了”。这一表态为两国元首外交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极大地增加了双边关系的不确定性,被市场解读为外交关系可能破裂的严重信号。

      (三)全球资本市场震荡

      这一轮突如其来的冲突升级,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了剧烈的避险情绪。10 月10 日,美国股市遭遇重创。

      标准普尔500 指数当天暴跌2.71%,收于6,552.51 点,创下自当年4 月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以科技股为主的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大幅下挫3.56%,收于22,204.43 点。市场的恐慌情绪在特定板块表现得尤为突出。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超过5%,英伟达(Nvidia)和超微半导体(AMD)等龙头企业的股价分别下跌近5%和8%。同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也受到波及,阿里巴巴等公司股价大幅下挫。

      二、原因剖析

      中国此次主动升级管制措施,是其对美国长期挑起摩擦的直接回应。美国政府持续将数十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针对性收紧对华技术出口的限制。面对在半导体等领域的技术劣势,中国选择了其极具威力的经济反制工具——稀土。稀土是现代高科技和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F-35 战斗机、战斧导弹、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半导体制造、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关键民用领域。通过精准打击这一美国经济的薄弱点,向华盛顿明确中国不接受美国的无端摩擦霸凌,美国在对华施压的同时,自身也存在着严重的战略脆弱性。

      表面的经济摩擦背后,是中美之间一场关于21 世纪技术主导权和全球供应链控制权的结构性冲突。这场冲突的本质已经超越了贸易逆差或市场准入等传统议题。近年来,经济问题的“政治化”“安全化”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工具,美国试图通过切断关键技术供应,迟滞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发展。而中国则力图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实现技术自立,并利用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环节,反制美国的遏制战略。这种将商业和贸易问题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的思维范式,深刻地改变了双边关系的性质。过去以互利共赢为基调的经济融合逻辑,已被国家安全竞争的逻辑所取代。全球供应链的布局原则,也从过去的效率优先,转向了当下的安全与韧性优先。这直接催生了“友岸外包”等概念,迫使跨国企业在布局时,除了考虑成本,还必须评估地缘政治风险。因此,10 月的冲突升级并非偶然,而是这一深层结构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一旦冲突被定义为国家安全问题,任何一方的妥协都可能被视为对国家利益的损害,从而大大增加了冲突解决的难度。

      此次冲突升级的时间点,恰逢APEC 峰会召开前夕,届时中美两国元首可能举行会晤,这使得本次摩擦带有明显的“造势”谈判策略色彩。特朗普提出的100%关税威胁,是一种反向的极限施压。美国示威拥有能够给中国经济带来痛苦的工具,意图迫使中方在会晤前就撤销其管制措施,从而为美方创造更有利的谈判开局,为可能到来的高层对话积累优势。

      三、后续展望

      尽管10 月10 日的市场因贸易战的恐慌而剧烈震荡,但随后特朗普总统的言论出现了明显软化,为市场带来了谨慎的乐观情绪。他表示,并未排除中美元首在APEC 会议期间举行会晤的可能性,这被市场解读为典型的极限施压后的谈判姿态。这一转变表明,特朗普政府认识到冲突失控的巨大经济和政治成本,若届时中美元首在APEC 会议举行会晤,100%关税落地的可能性较低,从而为即将到来的APEC 峰会创造了达成妥协的空间。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种高强度的“口水战”已成为一种熟悉的模式。市场的剧烈波动反映出投资者情绪对地缘政治言论的高度敏感。展望未来,APEC 峰会后,最可能的结果并非一份全面的贸易协定,而是一系列旨在缓和局势的“孤立声明”。这可能包括美方暂停实施惩罚性关税,以换取中方暂缓执行最严格的稀土出口许可;同时,双方可能在增加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等领域取得进展。

      对投资者而言,特朗普的情绪软化,意味着本次关税威胁的实际冲击可能小于4 月初的对等关税。此外,当前A 股市场也与4 月有较大的区别。一是政策举措上,4 月特朗普为实际加征关税,而本次特朗普仅是放话  威胁,并未采取实际措施,且本次为中国主动出击,对贸易战应对更加充足。二是对特朗普关税冲击的适应,中美经历多轮谈判,对等关税风险大幅缓解,市场对于特朗普“雷声大、雨点小”的执政风格和特朗普“TACO”风格已经形成预期,已经形成“脱敏”,4 月8 日开始的市场快速反弹行情也支撑这一证据,10 月13 日市场即使下跌,也不太可能出现上证指数单日下跌超过7%的强烈冲击。三是情绪上,4 月初A 股处于“9.24”行情后长达半年的震荡行情中,市场尚未形成牛市普遍共识,部分投资者情绪偏悲观。而经历半年多的持续上涨后,资本市场普遍看好A 股市场长期牛市行情,特别是“慢牛”行情。四是估值上,4 月7 日上证指数当日暴跌7.34%跌破3100 点,而10 月9 日上证指数已经突破3900 点,创业板、科创板更是年内上涨超过50%以上,短期部分板块估值已经偏高,本轮市场回撤不仅是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更有部分科技板块估值过高引起投资者担忧和资金“高切低”的影响。

      风险分析

      (1)既有政策落地效果及后续增量政策出台进展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2)经济增速放缓,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经济运行不确定性加剧。(3)近期房地产市场较为波动,市场情绪存在进一步转劣可能,国际资本市场风险传染也有可能诱发国内资本市场动荡。(4)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急剧扩大,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上升。(5)地缘政治对抗升级风险,俄乌冲突不断,国际局势仍处于紧张状态。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玉玮/杨旭泽 日期:2025-10-12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