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摩擦再升级:缘起及演绎

股票资讯 阅读:20 2025-10-13 16:57:29 评论:0
  当地时间10 月10 日(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多次发文,对中国强化稀土出口管制表达不满,并表示韩国APEC 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元首见面存在不确定性,随后即又宣布从11 月1 日起或将对中国商品(在现有税率基础上)加征100%的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出口实施管制。虽然目前两国“博弈”仍在快速演进中,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及较宽的短期演绎路径“光谱”。但我们认为,预测中长期、甚至几周后的结果的不确定性会明显降低、潜在结果可预测性相对更强。

      1. 9 月中旬中美马德里会谈后,美国收紧对华出口管制、以及对中国船舶收费等措施引发中方反制,可能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的主因。反观事件发展,升级有一定的必然性,但各类政策推出时间和动机也存在一些巧合。具体而言,

      9 月29 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赶在美国政府10 月1 日关门前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即 “50%规则”),对被列入美“实体清单”等的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出口管制制裁。该规则可能涉及数千家中国企业。彼时适逢中国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前夕,中国商务部做出强硬回应1。

      10 月3 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正式公布基于301 调查、针对中国船舶的新收费政策,即将从10 月14 日起对中国拥有或运营的船舶按运输载重每净吨收取50 美元;其他国家运营的中国制造船舶,每净吨征收18美元或每集装箱120 美元;对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或滚装船每净吨收取14 美元。船舶运营方需在抵港前三个工作日内完成缴费,否则将被拒绝装卸或通行。

      作为反制,10 月9 日中国商务部宣布收紧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主要是扩大稀土出口管制范围及审批范围,如①稀土占出口商品货值比例达到0.1%就需申请出口许可证、②全面禁止向境外军事用户出口稀土、以及③对高端半导体相关出口严加审批等;随后在10 月10 日,商务部表示将从10 月14 日起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

      此外,随着10 月1 日美国政府正式关门,民主和共和两党态度均较此前预期更为强硬,且加沙局势进入关键时刻,此时中国以加强出口管制作为反制措施,引发特朗普大幅升级的“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美国内政和外交困局的“催化”。

      2. 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发生在一个较为微妙的时期,因为中美两国元首此前暂拟在10 月31 日-11 月1 日韩国APEC 峰会期间见面,缓和冲突的时间较为紧迫,事件演绎也可能更快。现在距离10 月底韩国APEC 峰会,仅剩不到20 天的时间。从今年以来中美前几轮的贸易会谈来看,从召集到完成会谈便需一周左右的时间,但不排除这一进程被加速的可能性。从特朗普2.0 后中美双方经贸谈判的经验来看,一般从摩擦升级-谈判-到缓和平均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20 天内完成升级-降级的流程并非不可能,尤其考虑到双方经历多轮谈判后,在一些议题上均已充分交换意见,或将缩短谈判时间。但总体而言,本次留给双方为冲突“降级”的时间较为紧迫。

      3. 虽然短期不确定性和可能的演绎路径“方差”较大,但拉长时间看、4-5 周内,中美冲突再次降级的可能性更高。

      中美高烈度脱钩曾在今年4-5 月份已经有过一次“预演”,彼时美国面临通胀和断货压力,有极强的关税降级动力。

      同时,关税过高后,对美国实际征收关税的数额而言,反而影响极其负面——彼时,两国贸易量腰斩、美国从中国产品征收关税金额急剧下降,且因缺乏替代品,居民消费品供给出现“断层”

      今年4 月4 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部分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2。当地时间4 月24 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允许海底采矿,或旨在加大对深海稀土矿物开采力度,并很快有报道5 月福特工厂停工等新闻3,稀土“缺货”对美国制造业产生全面影响,美国内部压力上升。此后,在中国宣布规范化稀土管制的5 周内,中美在日内瓦进行谈判并发布联合声明。

      在当前美国政府关门、国内政治极化加剧的背景下,中美高烈度脱钩可能引起的“反噬”会进一步将美国内部矛盾复杂化,尤其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由此,虽然短期态度强硬,但短时间内美国寻求与中方谈判、并试图为冲突降级的可能性较大。

      4. 对市场而言,接下来几天,中方对特朗普宣布加征关税的反应尤为重要。因为经历了4-5 月市场大幅波动下中美关税摩擦大幅升级到降级的戏剧化过程,市场表现更为平静,但由于5 月来全球风险资产表现良好,浮盈和仓位均处于高位,也暗含风险。我们认为,接下来几天,中国对特朗普关税威胁的反应尤为重要,决定了市场是否将“风险情形”的概率定价进一步提升。一方面,中国没有主动升级冲突的意愿。理论上,中方可能对美采取对等反制措施,也可能与美进行谈判。但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的措施到今年12 月1 日才生效,实际上为未来谈判预留了时间。

      关税和出口管制相关风险外,关注两国博弈扩散至金融及其他领域的潜在风险,如美国进一步收紧美国资金对华投资等政策。

      5. 经历了4-5 月的极限“压力测试”后,中国企业的应对也有望更加沉着,我们对中国出口韧性仍有信心,此外,不排除短期出现小型“抢出口”周期。虽然4-5 月间中美新加征关税一度达到145%左右的高点,但中国出口增长在2 季度保持了6.2%的较快增速,且在9 月可能再度加速。一方面,全球、尤其是亚洲供应链的总需求在金融条件宽松+AI 投资跳升的环境下保持了较快的扩张速度;另一方面,中国出口商在强化自身优势、对冲高关税影响等方面的应对也更为有效。例如,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的同时,对东南亚国家出口明显上升,形成“镜像”,而东南亚国家对美国出口明显上升。同时,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份额继续攀升,支撑出口企业在全球总份额。总体而言,虽然美国对中国出口关税水平经历了“过山车”般的演绎,但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趋稳。

      风险提示:美国关税政策超预期变动;海外经济和金融环境超预期变化。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常慧丽 日期:2025-10-13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