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进出口系列四:9月进出口回升 关注耐用品出口放缓
股票资讯
阅读:14
2025-10-14 14:36:50
评论:0
宏观事件
2025 年10 月13 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 万亿元,同比增长4%,比前8 个月加快0.5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 个季度保持增长;进口13.66 万亿元,同比下降0.2%。
核心观点
总量:贸易阶段性回升,关注四季度增量
截止10 月13 日,华泰全球出口热力值为+0.62,环比9 月回升0.72;进口热力值为+0.38,环比9 月回升0.47,结构上来看已公布9 月进出口报告的经济体均呈现出一定的环比改善状态(与基数效应和假期错位有一定关系),继续关注美联储缩表持续情况下对于全球金融条件的影响。
8-9 月美国非农就业数字大幅回落(增量低于5 万)的背景下,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依然较高。美联储9 月降息的“逆周期”程度暂低预期,经济放缓的压力继续强于货币放松的程度。数据显示,9 月中国制造业PMI 环比继续回升0.4 个百分点至49.8,但仍处在荣枯线下。同时,9 月新出口订单和进口回升但也保持压力状态。
结构:艺术品贸易结束,关注家电出口放缓
行业:截止8 月,中国经济对有色金属矿和加工品、交通运输设备、黑色金属加工品和废品的进口需求上升;对纸制品、公用事业产品和煤炭进口需求短期放缓。全球经济对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品、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设备的进口需求上升,但对矿产品和林产品的进口需求大幅降低。
商品:截止8 月,中国对艺术品的进出口贸易均收缩,但对贵金属的进出口贸易均扩张。截止9 月,中国船舶全球贸易优势继续体现,同时对铝矿和机床保持较高的进口需求,但是稀土和电动汽车进口增速继续在低位;中国商品的出口需求仍保持相对强劲,其中水泥和肥料出口增速较快,但是铜和家电放缓,这点值得关注。
国别:截止9 月,中国前5 大对外贸易伙伴国或地区分别为:ASEAN(16.60 %)、欧盟(13.34 %)、美国(8.35 %)、中国香港(5.78 %)和韩国(5.17 %)。9 月中国与中国香港(19.88%)、南非(18.10%)和泰国(17.51%)保持高贸易增速;与美国(-23.47%)、俄罗斯(-10.50%)和马来西亚(-9.30%)维持低贸易增速。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向下波动,流动性超预期宽松 机构:华泰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闻宇 日期:2025-10-14
2025 年10 月13 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 万亿元,同比增长4%,比前8 个月加快0.5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9.9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连续8 个季度保持增长;进口13.66 万亿元,同比下降0.2%。
核心观点
总量:贸易阶段性回升,关注四季度增量
截止10 月13 日,华泰全球出口热力值为+0.62,环比9 月回升0.72;进口热力值为+0.38,环比9 月回升0.47,结构上来看已公布9 月进出口报告的经济体均呈现出一定的环比改善状态(与基数效应和假期错位有一定关系),继续关注美联储缩表持续情况下对于全球金融条件的影响。
8-9 月美国非农就业数字大幅回落(增量低于5 万)的背景下,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依然较高。美联储9 月降息的“逆周期”程度暂低预期,经济放缓的压力继续强于货币放松的程度。数据显示,9 月中国制造业PMI 环比继续回升0.4 个百分点至49.8,但仍处在荣枯线下。同时,9 月新出口订单和进口回升但也保持压力状态。
结构:艺术品贸易结束,关注家电出口放缓
行业:截止8 月,中国经济对有色金属矿和加工品、交通运输设备、黑色金属加工品和废品的进口需求上升;对纸制品、公用事业产品和煤炭进口需求短期放缓。全球经济对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品、交通运输设备和电气设备的进口需求上升,但对矿产品和林产品的进口需求大幅降低。
商品:截止8 月,中国对艺术品的进出口贸易均收缩,但对贵金属的进出口贸易均扩张。截止9 月,中国船舶全球贸易优势继续体现,同时对铝矿和机床保持较高的进口需求,但是稀土和电动汽车进口增速继续在低位;中国商品的出口需求仍保持相对强劲,其中水泥和肥料出口增速较快,但是铜和家电放缓,这点值得关注。
国别:截止9 月,中国前5 大对外贸易伙伴国或地区分别为:ASEAN(16.60 %)、欧盟(13.34 %)、美国(8.35 %)、中国香港(5.78 %)和韩国(5.17 %)。9 月中国与中国香港(19.88%)、南非(18.10%)和泰国(17.51%)保持高贸易增速;与美国(-23.47%)、俄罗斯(-10.50%)和马来西亚(-9.30%)维持低贸易增速。
风险
经济数据短期向下波动,流动性超预期宽松 机构:华泰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闻宇 日期:2025-10-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