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政策研究】 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度“停摆”;中美贸易战升级

股票资讯 阅读:18 2025-10-14 16:34:58 评论:0
  核心观点

      (1)国家发改委: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 亿元,本次新型工具更加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释放了政府稳增长、促投资的明确信号。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向社会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和开放型经济体制。(3)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度“停摆”,关键指标暂停公布,美联储决策难度抬升。(4)中国对稀土及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对美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美方则威胁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0%关税,标志中美贸易战再度升级。此举短期加剧全球市场动荡与供应链不确定性,长期或加速产业链重构与经贸格局重塑。

      摘要

      1、国家发改委: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共5000 亿元简评:与2022 年政策不同的是,本次新型工具更加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释放了政府稳增长、促投资的明确信号,增强了市场主体信心。据预计,这笔资金能形成2-3 倍杠杆;甚至有的机构认为资金能形成5 .5 倍杠杆,5000 亿元可撬动2.75 万亿新增社融。从各地召开的项目申报培训会、对接会信息来看,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消费领域基础设施、绿色低碳转型等多个新兴领域将迎来利好。

      2、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府采购中实施本国产品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

      简评:该政策的核心措施是规定价格评审优惠来保护本土产业,但该政策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向社会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构建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一方面,该政策通过清晰的标准界定,为法律实施提供了操作依据,引导企业的竞争将回归“谁能更好地在中国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政策强调“各类主体平等参与”,明确内外资企业只要符合相关规定则一视同仁,鼓励外资企业加速本土化布局,将核心生产环节和供应链向中国境内转移,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明确导向。

      3、美国联邦政府时隔近七年再度“停摆”

      简评: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关门对政府投资、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加复杂深刻。政府投资项目将会搁置,对短期经济增速形成拖累;失业率、非农就业、CPI 指数等关键指标暂停公布,美联储决策难度抬升,专家预计美联储或将原定12 月的降息提前至10 月。“停摆”释放出体制失调、政治不稳的信号,使资本转向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短期内导致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上涨。若停摆重现2018-2019 年持续35 天的历史纪录,其对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的打击将呈指数级增长,与美国政府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企业股价或将承压,叠加其他不确定性因素,市场担忧很有可能演变为恐慌。

      4、中美贸易战升级:稀土出口管制与关税威胁简评:标志着双方竞争正从高科技、金融领域向关键原材料与供应链控制延伸。中国稀土管制政策强化了其在战略资源领域的话语权,也构成对美方“科技围堵”的反制信号;而特朗普的全面关税威胁则体现出美国在选举周期中利用贸易议题施压中国的政治意图。短期来看,事件将推高全球制造业成本与通胀预期, 扰动资本市场情绪;长期而言,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将加速全球产业链“去风险化”与区域化重组趋势。整体上,本轮博弈虽属政治表态与策略试探,但其外溢影响已超越贸易层面,成为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格局的新风险源。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胡玉玮/冯天泽/周之瀚 日期:2025-10-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