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通胀点评:政策效果持续扩散 核心CPI与PPI同比继续上升
股票资讯
阅读:16
2025-10-16 19:45:34
评论:0
研究结论
核心CPI 的持续回升印证了供需关系改善,尤其是消费品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带来的结构性优化。9 月核心CPI 同比为0.9%(前值1%,后同),延续前期回升态势,其表现明显强于受猪价大幅拖累的CPI 同比(-0.3%,前值-0.4%):
CPI 中最值得关注的新变化集中在工业消费品,其价格回暖固然有一部分源于金、铜等大宗涨价,而这也是市场普遍关注到的。据统计局数据,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8%,涨幅连续第5 个月扩大。其中固然有部分因素与金、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有关(例如金价持续上涨,导致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2.1%和33.6%,前值36.7%和29.8%,7 月以来铜价持续上涨,可能也导致家电、电子设备生产成本增加,推高了家用器具、通信工具的CPI 同比读数)。
但背后也可以发现,部分工业消费品CPI 涨幅可能超出了大宗涨价所能解释的幅度,说明在“反内卷”政策的引导下,消费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对价格的提振作用同样值得关注。家用器具CPI 明显超出铜价走势所能解释的范畴,往年一般是铜价先涨之后,涨幅才逐渐传导至家用器具CPI,但今年家用器具CPI 走势脱离了铜价,这体现出国内消费品行业的竞争焦点逐渐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开始用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品质保障等多元价值维度替代单一价格维度,有效提升了商品的价值。此外,服务并非核心CPI 的主要贡献项,同比维持在0.6%。
与此同时,9 月PPI 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也离不开供给侧产能优化政策的成效。9月PPI 同比降幅2.9%收窄至2.3%,据统计局,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6 个行业合计对PPI 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34 个百分点,可解释9 月PPI 同比的降幅收窄幅度的57%。如果考虑采掘业、化工行业(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时隔13 个月后PPI 同比转正)等重要行业后,对PPI 同比收窄的贡献可能还会更高,这些都与安全整治、项目审批、落后产能淘汰等近期政策变化有关。
此外,品质化、个性化、升级类内需更为强劲,对应商品的PPI 表现也更佳,这与国庆消费数据所反映的趋势类似。居民消费并非简单追求低价的“消费降级”,而是对商品的性价比、个性化、需求契合度有了更高要求。据统计局,9 月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运动用球类制造、营养食品制造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7%、4.0%、1.8%(13%、4.7%、0.9%),表现均十分亮眼。这一趋势与国庆消费数据所展示的内容相互吻合,如商务部数据显示,节日期间绿色有机食品、国潮服装销售额分别增长27.9%和14.1%;琉璃烧制、手工陶艺等特色产品也格外受欢迎。不过需注意,在外需承压的背景下,中下游行业面临的价格压力仍大,尤其是与美线外贸需求关联更紧密的消费品行业,如9 月衣着、耐用消费品PPI 同比分别为-0.3%和-3.9%(0%和-3.7%),电子设备制造业PPI 同比也降至-2.5%(-2.4%)。
综合来看,本期通胀数据揭示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力正从外需转向高质量内需,经济结构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无论是CPI 还是PPI,由于未来修复的主要动能都将源于内部政策,即便短期外贸环境恶化仍难以避免,我们预计财政/货币政策对内需的支持会持续在位(如“以旧换新”等),同时更重要的是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等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将有利于未来供需的匹配,优化资源配置。
风险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冲突演绎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超预期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陈至奕 日期:2025-10-16
核心CPI 的持续回升印证了供需关系改善,尤其是消费品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带来的结构性优化。9 月核心CPI 同比为0.9%(前值1%,后同),延续前期回升态势,其表现明显强于受猪价大幅拖累的CPI 同比(-0.3%,前值-0.4%):
CPI 中最值得关注的新变化集中在工业消费品,其价格回暖固然有一部分源于金、铜等大宗涨价,而这也是市场普遍关注到的。据统计局数据,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8%,涨幅连续第5 个月扩大。其中固然有部分因素与金、铜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引发的输入性通胀有关(例如金价持续上涨,导致金饰品和铂金饰品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2.1%和33.6%,前值36.7%和29.8%,7 月以来铜价持续上涨,可能也导致家电、电子设备生产成本增加,推高了家用器具、通信工具的CPI 同比读数)。
但背后也可以发现,部分工业消费品CPI 涨幅可能超出了大宗涨价所能解释的幅度,说明在“反内卷”政策的引导下,消费品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对价格的提振作用同样值得关注。家用器具CPI 明显超出铜价走势所能解释的范畴,往年一般是铜价先涨之后,涨幅才逐渐传导至家用器具CPI,但今年家用器具CPI 走势脱离了铜价,这体现出国内消费品行业的竞争焦点逐渐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开始用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品质保障等多元价值维度替代单一价格维度,有效提升了商品的价值。此外,服务并非核心CPI 的主要贡献项,同比维持在0.6%。
与此同时,9 月PPI 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也离不开供给侧产能优化政策的成效。9月PPI 同比降幅2.9%收窄至2.3%,据统计局,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6 个行业合计对PPI 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减少约0.34 个百分点,可解释9 月PPI 同比的降幅收窄幅度的57%。如果考虑采掘业、化工行业(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时隔13 个月后PPI 同比转正)等重要行业后,对PPI 同比收窄的贡献可能还会更高,这些都与安全整治、项目审批、落后产能淘汰等近期政策变化有关。
此外,品质化、个性化、升级类内需更为强劲,对应商品的PPI 表现也更佳,这与国庆消费数据所反映的趋势类似。居民消费并非简单追求低价的“消费降级”,而是对商品的性价比、个性化、需求契合度有了更高要求。据统计局,9 月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运动用球类制造、营养食品制造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4.7%、4.0%、1.8%(13%、4.7%、0.9%),表现均十分亮眼。这一趋势与国庆消费数据所展示的内容相互吻合,如商务部数据显示,节日期间绿色有机食品、国潮服装销售额分别增长27.9%和14.1%;琉璃烧制、手工陶艺等特色产品也格外受欢迎。不过需注意,在外需承压的背景下,中下游行业面临的价格压力仍大,尤其是与美线外贸需求关联更紧密的消费品行业,如9 月衣着、耐用消费品PPI 同比分别为-0.3%和-3.9%(0%和-3.7%),电子设备制造业PPI 同比也降至-2.5%(-2.4%)。
综合来看,本期通胀数据揭示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主力正从外需转向高质量内需,经济结构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未来无论是CPI 还是PPI,由于未来修复的主要动能都将源于内部政策,即便短期外贸环境恶化仍难以避免,我们预计财政/货币政策对内需的支持会持续在位(如“以旧换新”等),同时更重要的是统一大市场、要素市场化等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的措施将有利于未来供需的匹配,优化资源配置。
风险提示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地缘冲突演绎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超预期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陈至奕 日期:2025-10-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