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动态点评:核心通胀有所回升
股票资讯
阅读:17
2025-10-16 21:43:44
评论:0
9 月通胀数据点评
2025 年9 月中国CPI 同比-0.3%(前值-0.4%),低于彭博一致预期-0.2%,环比增速较8 月的0%回升至0.1%;PPI 同比-2.3%(前值-2.9%),持平于彭博一致预期,环比持平于8 月的0%。
9 月CPI 同比较8 月的-0.4%略收窄至-0.3%,食品价格仍形成拖累,但核心CPI 同比较8 月的0.9%进一步回升,为近19 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9 月食品价格环比仍弱于季节性,高基数下对CPI 同比的拖累较8 月基本持平于0.8 个百分点,而剔除食品及能源价格后、与内需更为相关的核心CPI同比较8 月的0.9%继续回升至1%,其中服务价格、金饰购买需求持续对CPI 形成支撑。P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2.9%继续收窄至2.3%,翘尾因素拖累进一步减轻0.6 个百分点,环比增速持平与8 月的0%,其中煤炭、钢铁、光伏等行业或受到“反内卷”政策推进的提振,供需结构呈现边际改善、价格环比延续回升态势,而国际油价下行仍拖累石油石化相关产业价格承压。
往前看,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较平稳,国庆中秋假期8 天国内出游较活跃,出口及工业生产亦维持较高景气度,叠加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或对核心价格指标环比温和回升形成一定的支撑。国庆中秋假期总人次及总花费温和增长同比增长16.1%/15.4%,服务消费相关价格或仍对核心CPI 形成支撑。此外,10 月9 日发改委在《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中答记者问表示将会开展政策宣贯,推动行业自律,推动重点企业带头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市场监测及监管执法,或显示“反内卷”政策稳步推进,有望继续推动部分行业的供需结构边际改善。外需方面,AI 产业发展及“一带一路”投资亦持续加速仍有望对四季度中国出口增长提供结构性支撑。此外,全球制造业周期回升及海外财政扩张周期可能推动外需企稳(参见《如何理解9 月出口再超预期》,2025/10/13),或对出口链相关行业通胀指标亦能形成一定支撑。
1. 食品价格继续拖累CPI 同比,核心CPI 持续上行9 月CPI 同比增速较8 月的-0.4%收窄至-0.3%,环比增速较8 月的0%回升至0.1%,仍低于2019-2024 年的季节性水平0.27%。整体而言,食品价格同比降幅继续走阔拖累9 月CPI 同比增速约0.8 个百分点,非食品CPI,尤其是核心通胀有所回升、对9 月CPI 形成支撑。偏低基数下,核心CPI 同比较8 月的0.9%进一步上行至1%(2024 年2 月以来首次回升至1%),而环比持平于8 月的0%,低于2019-2024 年的季节性水平0.1%,显示内需弱复苏态势延续。具体看:
偏高基数下食品C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4.3%略走阔至4.4%,拖累CPI读数的同比约0.83 个百分点,其中鲜果/猪肉价格同比降幅较8 月的3.7%/16.1%走阔至4.2%/17%,而鲜菜/鸡蛋价格同比降幅较8 月的15.2%/14.2%收窄至13.7%/13.5%,上述四类食品价格合计拖累CPI同比约0.78 个百分点。环比而言,9 月食品CPI 环比增速较8 月的0.5%上行至0.7%,但仍低于2019-2024 年的季节性水平1.07%,其中猪肉环比由8 月的-0.5%进一步回落至-0.7%,低于季节性水平3.17%;鲜菜价格环比增速亦由8 月的8.5%回落至6.1%,仍好于季节性水平2.57%。
非食品CPI 同比较8 月的0.5%回升至0.7%,核心CPI 同比增速较8月的0.9%上升至1.0%,录得2023 年1 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比而言,金/铂金饰品同比上行42.1%/33.6%,合计拉动CPI 同比上涨0.25 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持平于8 月的0.6%,分项中医疗/教育服务价格同比上行1.1%/0.8%,而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下降1.5%和1.7%。环比而言,非食品CPI 持平于8 月的-0.1%,其中服务、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分项价格较8 月的0%/-0.3%/-0.1%放缓至-0.3%/-0.9%/-0.4%,主要受暑期出行结束和中秋假期错位的共同扰动;生活用品及服务分项环比亦较8 月的-0.1%转正至0.3%,而医疗保健环比较8 月的0.3%下行至0.2%,但仍高于季节性水平0.04%。
2. 低基数叠加反内卷市场化推进,PPI 同比降幅继续收窄9 月P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2.9%收窄至2.3%,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整体而言,翘尾因素拖累收窄,以及反内卷“市场化”推进下9 月PPI 同比较8月收窄0.6 个百分点,PPI 环比亦持平于8 月的0%。其中,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降幅整体收窄但跌幅仍深,国际油价下行亦对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有所拖累。行业分化态势延续——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对部分行业PPI 拉动相对明显,“反内卷”市场化推进下部分行业价格同比降幅亦在收窄。具体看,
翘尾因素拖累收窄、叠加反内卷“市场化”推进,9 月PPI 同比降幅收窄——P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2.9%收窄至2.3%,其中生产资料同比降幅较8 月的3.2%收窄至2.4%,而生活资料同比降幅持平于8 月的1.7%。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同比降幅整体收窄但仍偏弱,9 月油气开采/油煤加工同比降幅较8 月的9.7%/10.5%收窄至8.6%/7.8%,煤炭开采同比降幅亦较8 月的19.8%收窄至16.8%;黑色采选/黑色加工同比增速较8 月的-5.3%/-4%回升至1.5%/-0.6%,部分反映极端天气扰动消退后基建、地产开工需求边际回暖。中游价格同比相对平稳,通用设备同比降幅较8 月的1.7%略走阔至1.8%,而运输设备同比降幅较8 月的0.5%收窄至0.3%。品质化、升级类消费需求带动部分下游价格同比回升,如工艺美术品/运动用球价格同比上行14.7%/4%,营养食品价格同比亦上涨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相关行业对PPI仍然形成支撑,其中飞机/电子专用材料/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高端智能制造行业价格同比上涨0.1%~1.4%。此外,在“反内卷”政策的市场化推进之下,部分行业价格有所改善,如光伏/电池/水泥制造同比降幅收窄2.4/0.5/0.4 个百分点。
9 月PPI 环比增速持平于0%,反内卷政策市场化推进下部分行业价格边际企稳,而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回落——PPI环比增速基本持平于8 月的0%,其中生产资料环比增速较8 月的0.1%放缓至0%,而生活资料环比降幅从8 月的0.1%略走阔至0.2%。上游行业中,国际原油价格回撤,拖累9 月油气开采/加工分项环比从8 月的-1.1%/0.7%回落至-2%/-0.8%,而有色采选/加工自8 月的0.2%/0.8%回升至1.2%/2.5%;“反内卷”政策市场化推进下,黑色采选环比较8月的2.1%回升至2.6%,光伏制造由8 月的-0.2%转正至0.8%,水泥/锂电池制造环比降幅亦收窄0.6/0.3 个百分点至0.4%/0.2%。下游行业中,汽车价格环比增速较8 月的-0.3%下行至-0.5%,而医药价格环比增速较8 月的-0.5%上行至-0.4%。
风险提示:反内卷政策推进程度不及预期,内需超预期走弱。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吴宛忆/王洺硕 日期:2025-10-16
2025 年9 月中国CPI 同比-0.3%(前值-0.4%),低于彭博一致预期-0.2%,环比增速较8 月的0%回升至0.1%;PPI 同比-2.3%(前值-2.9%),持平于彭博一致预期,环比持平于8 月的0%。
9 月CPI 同比较8 月的-0.4%略收窄至-0.3%,食品价格仍形成拖累,但核心CPI 同比较8 月的0.9%进一步回升,为近19 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9 月食品价格环比仍弱于季节性,高基数下对CPI 同比的拖累较8 月基本持平于0.8 个百分点,而剔除食品及能源价格后、与内需更为相关的核心CPI同比较8 月的0.9%继续回升至1%,其中服务价格、金饰购买需求持续对CPI 形成支撑。P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2.9%继续收窄至2.3%,翘尾因素拖累进一步减轻0.6 个百分点,环比增速持平与8 月的0%,其中煤炭、钢铁、光伏等行业或受到“反内卷”政策推进的提振,供需结构呈现边际改善、价格环比延续回升态势,而国际油价下行仍拖累石油石化相关产业价格承压。
往前看,四季度翘尾因素的影响较平稳,国庆中秋假期8 天国内出游较活跃,出口及工业生产亦维持较高景气度,叠加反内卷政策的持续推进,或对核心价格指标环比温和回升形成一定的支撑。国庆中秋假期总人次及总花费温和增长同比增长16.1%/15.4%,服务消费相关价格或仍对核心CPI 形成支撑。此外,10 月9 日发改委在《关于治理价格无序竞争,维护良好市场价格秩序的公告》中答记者问表示将会开展政策宣贯,推动行业自律,推动重点企业带头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市场监测及监管执法,或显示“反内卷”政策稳步推进,有望继续推动部分行业的供需结构边际改善。外需方面,AI 产业发展及“一带一路”投资亦持续加速仍有望对四季度中国出口增长提供结构性支撑。此外,全球制造业周期回升及海外财政扩张周期可能推动外需企稳(参见《如何理解9 月出口再超预期》,2025/10/13),或对出口链相关行业通胀指标亦能形成一定支撑。
1. 食品价格继续拖累CPI 同比,核心CPI 持续上行9 月CPI 同比增速较8 月的-0.4%收窄至-0.3%,环比增速较8 月的0%回升至0.1%,仍低于2019-2024 年的季节性水平0.27%。整体而言,食品价格同比降幅继续走阔拖累9 月CPI 同比增速约0.8 个百分点,非食品CPI,尤其是核心通胀有所回升、对9 月CPI 形成支撑。偏低基数下,核心CPI 同比较8 月的0.9%进一步上行至1%(2024 年2 月以来首次回升至1%),而环比持平于8 月的0%,低于2019-2024 年的季节性水平0.1%,显示内需弱复苏态势延续。具体看:
偏高基数下食品C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4.3%略走阔至4.4%,拖累CPI读数的同比约0.83 个百分点,其中鲜果/猪肉价格同比降幅较8 月的3.7%/16.1%走阔至4.2%/17%,而鲜菜/鸡蛋价格同比降幅较8 月的15.2%/14.2%收窄至13.7%/13.5%,上述四类食品价格合计拖累CPI同比约0.78 个百分点。环比而言,9 月食品CPI 环比增速较8 月的0.5%上行至0.7%,但仍低于2019-2024 年的季节性水平1.07%,其中猪肉环比由8 月的-0.5%进一步回落至-0.7%,低于季节性水平3.17%;鲜菜价格环比增速亦由8 月的8.5%回落至6.1%,仍好于季节性水平2.57%。
非食品CPI 同比较8 月的0.5%回升至0.7%,核心CPI 同比增速较8月的0.9%上升至1.0%,录得2023 年1 月以来最高水平。同比而言,金/铂金饰品同比上行42.1%/33.6%,合计拉动CPI 同比上涨0.25 个百分点;服务价格同比持平于8 月的0.6%,分项中医疗/教育服务价格同比上行1.1%/0.8%,而宾馆住宿和飞机票价格分别下降1.5%和1.7%。环比而言,非食品CPI 持平于8 月的-0.1%,其中服务、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分项价格较8 月的0%/-0.3%/-0.1%放缓至-0.3%/-0.9%/-0.4%,主要受暑期出行结束和中秋假期错位的共同扰动;生活用品及服务分项环比亦较8 月的-0.1%转正至0.3%,而医疗保健环比较8 月的0.3%下行至0.2%,但仍高于季节性水平0.04%。
2. 低基数叠加反内卷市场化推进,PPI 同比降幅继续收窄9 月P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2.9%收窄至2.3%,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整体而言,翘尾因素拖累收窄,以及反内卷“市场化”推进下9 月PPI 同比较8月收窄0.6 个百分点,PPI 环比亦持平于8 月的0%。其中,上游原材料价格同比降幅整体收窄但跌幅仍深,国际油价下行亦对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有所拖累。行业分化态势延续——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对部分行业PPI 拉动相对明显,“反内卷”市场化推进下部分行业价格同比降幅亦在收窄。具体看,
翘尾因素拖累收窄、叠加反内卷“市场化”推进,9 月PPI 同比降幅收窄——PPI 同比降幅较8 月的2.9%收窄至2.3%,其中生产资料同比降幅较8 月的3.2%收窄至2.4%,而生活资料同比降幅持平于8 月的1.7%。上游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同比降幅整体收窄但仍偏弱,9 月油气开采/油煤加工同比降幅较8 月的9.7%/10.5%收窄至8.6%/7.8%,煤炭开采同比降幅亦较8 月的19.8%收窄至16.8%;黑色采选/黑色加工同比增速较8 月的-5.3%/-4%回升至1.5%/-0.6%,部分反映极端天气扰动消退后基建、地产开工需求边际回暖。中游价格同比相对平稳,通用设备同比降幅较8 月的1.7%略走阔至1.8%,而运输设备同比降幅较8 月的0.5%收窄至0.3%。品质化、升级类消费需求带动部分下游价格同比回升,如工艺美术品/运动用球价格同比上行14.7%/4%,营养食品价格同比亦上涨1.8%。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相关行业对PPI仍然形成支撑,其中飞机/电子专用材料/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等高端智能制造行业价格同比上涨0.1%~1.4%。此外,在“反内卷”政策的市场化推进之下,部分行业价格有所改善,如光伏/电池/水泥制造同比降幅收窄2.4/0.5/0.4 个百分点。
9 月PPI 环比增速持平于0%,反内卷政策市场化推进下部分行业价格边际企稳,而国际油价下行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回落——PPI环比增速基本持平于8 月的0%,其中生产资料环比增速较8 月的0.1%放缓至0%,而生活资料环比降幅从8 月的0.1%略走阔至0.2%。上游行业中,国际原油价格回撤,拖累9 月油气开采/加工分项环比从8 月的-1.1%/0.7%回落至-2%/-0.8%,而有色采选/加工自8 月的0.2%/0.8%回升至1.2%/2.5%;“反内卷”政策市场化推进下,黑色采选环比较8月的2.1%回升至2.6%,光伏制造由8 月的-0.2%转正至0.8%,水泥/锂电池制造环比降幅亦收窄0.6/0.3 个百分点至0.4%/0.2%。下游行业中,汽车价格环比增速较8 月的-0.3%下行至-0.5%,而医药价格环比增速较8 月的-0.5%上行至-0.4%。
风险提示:反内卷政策推进程度不及预期,内需超预期走弱。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易峘/吴宛忆/王洺硕 日期:2025-10-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