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日报:面临抉择

股票资讯 阅读:12 2025-10-17 09:32:29 评论:0
  10 月16 日,经历连续的起伏行情之后,股债双双进入低波盘整期。权益市场缩量下跌。万得全A 下跌0.44%,全天成交额1.95 万亿元,较昨日(10 月15 日)缩量1417 亿元。港股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分别下跌0.09%和1.18%。南向资金净流入158.22 亿元(港元),在行情下跌后博弈反弹,其中紫金黄金国际净流入17.38 亿元(港元),小米集团、阿里巴巴分别净流入10.60 亿元和7.62 亿元(港元)。

      距离市场做出抉择的时刻,或已不远。近期市场摇摆不定,弹性和低波题材来回轮动,体现出资金的犹豫心理。表现在万得全A 的日线行情中,最高价逐日下降, 最低价逐日上升,呈现“三角形”结构,指向兑现和做多两种思维在争夺定价权。时至今日,两者之差已基本收敛,同时成交额缩量至2 万亿元以下,创8 月13 日以来最低值。这些迹象表明,兑现和做多两种思维的角逐,在不久后将见分晓。最近的一次案例是9 月2-10 日,同样是“三角形”&缩量行情。从结果来看,市场在9 月11 日选择大幅上涨,从而奠定了9 月震荡上涨的格局。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提前做好应对计划。若行情继续震荡,分散配置或相对稳健,主题投资的同时,搭配一些红利资产,以熨平可能的波动。若市场出现明显的上涨,则可能伴随着大幅放量(经过一段迷茫期后,市场预期再度一致),此时的上涨行情可能演化为短期趋势,此时可以考虑增加主题仓位。反之,若市场放量下跌,则增大红利仓位,等待科技主题出现更具性价比的买点。

      煤炭是近期红利行情的领涨板块。原因来看,库存去化为煤炭价格提供支撑。从主流港口库存量来看,煤炭库存从5 月12 日的7869.8 万吨下降至9 月29 日的6043.2 万吨,历时4 个月由2024 年5 月以来的高点降至低点。同时,反内卷为煤炭行情提供预期,供给侧仍有优化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近期科技主题不确定性增强,避险资金开始挖掘煤炭板块的配置价值,推动其行情上涨。后续行情空间仍取决于反内卷政策力度。

      港股科技板块,可以考虑加仓。恒生科技从10 月3 日开始下跌,至今已回落至9 月10 日的位置,对应9 月大涨的前期。而在8 月底至9 月初,曾出现诸多利好港股的事件,包括阿里再次强调AI 算力资本开支、美联储降息等。恒生科技接近利好出现前的位置,意味着这些事件的价值或已被低估。此外,美元走强是近期港股科技行情的掣肘,而美元指数在10 月14 日开始已有回落迹象。与此同时,分批建仓更为稳健。考虑到行情距离9 月大涨之初的点位仍有下跌空间,可以考虑适度建仓,且不必操之过急。若恒生科技继续下跌,则为我们创造了更具性价比的加仓点位。

      债市进入定价纠结期,多头情绪略微占据上风。从个券表现来看,大部分利率品种全天收益率变动幅度不及1bp,10 年国债、10 年国开债活跃券收益率分别下行0.55bp、0.90bp 至1.75%、1.93%。30 年国债则是债市中相对“热闹”的板块,30 年国债新券与大部分老券的收益率下行幅度普遍超过2bp,这一现象的背后主要存在两股推力:

      一是消息面带来的预期改变,早盘市场围绕25 特国06 的未来发行计划展开买卖博弈,部分投资者倾向于交易2026 年初25 特国06 重启续发的可能性,因此二度定价25 特国06 即将回归活跃券席位。从近几年的经验来看,次年年初续发前年代码其实是常规行为,不过特别国债能否跨年仍需打上问号。

      二是超长端利差提供的极致性价比,2025 年以来,随着债市频繁受到冲击,中债口径的国债30 年-10 年利差已由年初低点的15bp 扩张至40bp 以上,创2023 年二季度以来新高,活跃券利差同样来到35bp 左右的极致水平。此外,30 年国债的新老利差、税收利差二者分别达到约10bp、15bp 水平,在债市行情阶段性趋稳的背景下,部分利差套利盘难免心动。

      不过,倘若挖掘利差机会,可能还需坚持交易思维。当前债市仍然缺乏强而有力的方向逻辑,一旦出现事件  性冲击,利率很可能会回归大起大落状态。动荡行情适合博小,趋势行情方才博大。

      商品市场情绪显著回暖,“反内卷”与贵金属两条主线共振上行。贵金属板块延续强势,沪银、沪金分别大幅收高2.93%和1.84%。工业金属中,沪铝和沪铜分别小幅上涨0.48%和0.11%。“反内卷”主题相关品种也普遍收涨,多晶硅继续领涨,涨幅达3.5%,焦煤、碳酸锂、焦炭的涨幅也均在2%以上,而生猪则在连续两日反弹后遭遇回调,下跌3.2%。

      资金明显向“反内卷”相关板块聚集,贵金属板块大额净流出。据文华财经数据,今日商品市场整体净流入近30 亿元,黑链表现较好,吸引超18 亿元资金,其中焦煤、铁矿石分别净流入9 亿元、6 亿元。新能源板块亦获12 亿元资金流入,多晶硅、碳酸锂分别流入8 亿和4 亿元。然而,贵金属尽管价格再创阶段新高,却遭遇高达48 亿元的净流出,显示部分前期获利资金在高位兑现收益。

      “反内卷”交易明显升温,依然是受政策预期推动,基本面难言反转。早盘关于“多晶硅将设立收储平台”的预期持续发酵,虽于收盘后被辟谣,但盘中已有效提振反内卷交易情绪,并带动焦煤、焦炭、碳酸锂等关联品种跟涨。然而当前多数“反内卷”品种仍处于“强预期、弱现实”状态:多晶硅等品种供给宽松格局未改;黑色系本周表观需求仅219.75 万吨/周,处于近年同期低位,且钢厂螺纹利润仍为负。此外,中钢协亦在近日座谈会上指出,“十五五”期间钢铁需求总体呈波动下行趋势,基本面尚未明显改善。在工业品供需矛盾尚未显著改善的背景下,此类由消息面引发的脉冲式行情可能难以持续。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货币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或海外货币政策出现超预期变化,国内货币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流动性出现超预期变化。本文假设流动性维持充裕状态,但假如流动性投放少于往年同期,流动性可能出现超预期变化。

      财政政策出现超预期调整。本文假设国内财政政策维持当前力度,但假如国内经济超预期放缓,国内财政政策相应可能出现超预期调整。 机构:华西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郁/谢瑞鸿 日期:2025-10-16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