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兜底性:增量工具补缺口

股票资讯 阅读:10 2025-10-18 20:59:06 评论:0
  事件:10 月17 日发布会上财政部表示,近期,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结合当前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 亿元下达地方。

      为什么是5000 亿元?从去年11 月8 日人大常委会开始,我国财政政策的思路转向兜底优先、化债优先,本次5000 亿元的增量地方债,就是财政兜底的直接体现。今年广义财政收入缺口大约为0.9 万亿元,且收支分化明显。

      刚性的支出叠加有缺口的收入,以及地方政府的债务兑现义务,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的现金流就会出现压力,如果不及时进行补充,可能就会产生风险。

      参考2022-2024 年,财政有缺口的时候,都会推出增量财政或准财政工具来补缺口,尤其是在今年化债额度已经基本用完的情况下,需要更多的资金防范债务风险,更有必要推出增量工具补缺口。今年9 月落地的5000 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正式落地,加上本次额外下达的5000 亿元结存地方债务限额,合计1 万亿元,刚好足以弥补0.9 万亿元的广义财政收入缺口。

      无论是政策性金融工具,还是本次新下达的地方债务结存限额,本质都是补缺口的动作,兜底、防风险的性质更加突出,不属于增量的强刺激。

      对市场来说,建议关注三方面的影响:第一,逆周期政策加码的概率在下降。地方债务结存限额与政策性金融工具可补齐地方财政收支缺口、降低其风险,若后续房地产等领域无更大风险,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基本能实现,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加码的必要性或下降。第二,权益市场可能会有边际增量资金。

      5000 亿元结存限额偿还银行贷款可腾挪实体融资额度,偿还非银或经营性债务、投资重大项目则会增加广义流动性,或为股市带来边际增量资金。第三,债券市场可能会面临更大的供给压力。结存限额尽快发行将增加四季度地方债供给压力,但债市受公募费率新规、贸易摩擦、“股债跷跷板” 等更重要因素影响,供给的影响可能较为有限。

      风险提示:假设条件存在局限性;历史经验参考有限;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机构: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伟/万琦 日期:2025-10-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