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宏观周报:价格回暖的热预期与冷现实

股票资讯 阅读:7 2025-10-19 08:47:47 评论:0
  为什么这次不一样?

      本周公布的9 月通胀数据带来了一丝暖意。核心CPI 继续温和上行,PPI 环比延续零增长,同比降幅进一步收窄。数据一出,市场关于“反内卷推动价格上涨”的讨论明显升温,甚至有观点乐观预期,工业品价格有望复刻2016-2017 年的强势回升,明年中或更早PPI 同比就可能转正。

      然而,当我们仔细审视当下的经济图景,会发现历史很难简单重演。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与八年前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首先,居民部门的“钱袋子”今非昔比。2016-2017 年,居民杠杆率正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中,这意味着通过刺激政策(如房贷、消费贷)可以迅速点燃需求。但如今,居民杠杆率已在高位走平,加杠杆空间极其有限。普通家庭面对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和投资行为都更趋谨慎。

      其次,总需求的“窟窿”比当年大得多。彼时,需求缺口相对有限,政策刺激如同“推一把”就能见效。而当前,供需失衡的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传统制造业到部分新兴产业都面临产能过剩压力。要填平这个更大的需求缺口,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最后,问题的复杂性已不可同日而语。2016 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等少数传统行业。而今天,“内卷”现象已从传统制造业扩散到光伏、新能源甚至部分高科技领域,产能治理的涉及面更广,利益纠葛更复杂,解决的进程注定会更加漫长。

      那么,出路在哪里?从政策导向来看,当前政策的重心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过去是鼓励居民“借钱花”来快速拉升需求;现在则需要从收入分配改革入手,配合政府支出结构优化,实实在在地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信心,逐步修复资产负债表。这是一个“先修路,再通车”的过程——只有等到居民部门重新积累了健康加杠杆的能力,持续的价格回升才拥有坚实的需求基础。

      在此之前,我们或许应对价格回升的路径保持多一分耐心。价格的走势更可能是一个降幅收窄、逐步企稳的“L 型”过程,而非快速的“V 型”反转。

      经济的回暖,需要更多时间来培育更深层的力量。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动荡,存在不确定性。 机构: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李智能/田地/董德志 日期:2025-10-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