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金融数据点评:内生融资需求维持稳定 重点关注后续政策带来融资增量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19 10:45:50 评论:0
  研究结论

      9 月社融数据有所回暖,但更让市场关注的是分项结构的剧烈变化背后所隐含的故事。对此我们认为,考虑基数、中秋错位等影响后,其实9 月金融数据背后所隐含的基本面和政策线索并无显著变化。9 月社融当月同比少增2298 亿元,较8 月4655 亿元有所改善。具体来看:

      9 月社融最重要的两项增量是居民中长期贷款和企业债券融资,但地产、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的修复斜率并无显著变化,基数效应的影响更为突出。9 月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有效带动房地产市场景气度回升,进而拉动了居民中长期贷款(金融机构口径)的融资需求。不过,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的基数波动很可能放大了居民中长期信贷的修复程度和地产政策的效果,2024 年9 月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仅-28%,为2024 年最低值,当时政治局会议也明确强调,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可知去年同期为地产融资低点。企业融资端也存在类似现象,9 月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同比多增2031 亿元(去年同期为少增365 亿元),改善幅度显著,但这主要是因为去年同期城投债集中偿还,压低了该科目基数。作为印证,9 月企业中长期贷款、股票融资等其他中长期渠道规模基本稳定,说明企业投资意愿暂无明显波动。

      居民端短贷短期承压,可能主要是因为今年中秋错位导致消费贷集中使用时段延后至10 月,也意味着这仅是短期影响,而非消费需求面临压力,也不是“反内卷”账期监管带来的影响。9 月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 亿元,弱于8 月(8 月同比少增611 亿元)。我们认为,这一边际变化可能源于今年中秋错位,导致整体假日消费及消费贷款增量后移,且此前的消费贴息政策或进一步放大了节日错位的影响。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走弱的可能性有限,因为国庆期间日均消费额同比小幅增长1%,消费动能整体维持稳定。此外,账期相关的政策进入“深水区”(难以再继续缩短),9 月居民短期贷款边际变化与此关系有限(居民短贷中半数为个体户经营贷款),原因是来自企业端数据的印证,若以企业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金融机构口径)的合并数据衡量企业短期融资规模,9 月两项合计同比少增2212 亿元(8月为同比少增2320 亿元),延续少增态势,规模也未出现显著变化,可见企业并未因为账期进一步缩短而减少融资需求。

      9 月社融最大的拖累源于政府债券发行,而这主要是受2024-2025 年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差异影响,并不会改变市场对宏观逆周期政策力度的预期。实际上,财政加快拨付债务资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依然稳定。同时,专项债资金用途扩大并用于清欠账款对货币的影响仍在延续,也导致M1 表现强于M2。9 月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少增幅度扩大至3471 亿元(8 月为同比少增2505 亿元),这一现象或延续至四季度,主要是因为是去年政府债务发行整体偏后置,与今年恰好相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宏观政策力度回落,当前财政资金拨付已有所提速,9 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减6042 亿元(8 月为同比少增3687 亿元),且这些资金可能已通过偿还企业欠款顺利流向居民部门,推动居民和企业存款持续活化,因此M1 同比上升至7.2%(6%),M1M2 剪刀差也从-2.8 缩小至-1.2 个百分点,已经达到2021 年2 月以来最低值。

      综合来看,9 月社融数据表现整体较为平稳,其中结构的波动主要源于基数、节日错位或政府债务发行节奏错位等技术问题,实际上整体经济基本面和逆周期发力的基调并无显著变化。展望后续,进入四季度,多地抢抓重大项目施工“黄金期”,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帮助下,企业贷款需求有望逐渐回升,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风险提示

      贸易战升级背景下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货币政策超预期紧缩的风险。 机构: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孙国翔/孙金霞/陈至奕 日期:2025-10-1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