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前瞻:四中全会的新期待
股票资讯
阅读:6
2025-10-19 20:36:36
评论:0
从“十四五”到“十五五”,即将召开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传递出哪些重大信号?鉴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用“三个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是开局起步,“十六五”是冲刺收官,“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因此,四中全会的谋篇布局也将围绕着这一阶段性要求,我们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这既是总结“十四五”成果的深刻认识,也是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共识汇聚。
二是强国建设系统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有望作为科技和制造业强国的协同战略加快推进。“十四五”在推动科技和制造强国的同时,中央提出了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目标,尤其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和股市走强,彰显出我国在金融领域定价权的提升,金融强国的战略定位在“十五五”时期将更加清晰。
三是把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针对“十四五”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十五五”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更加注重其内在战略的优先级,相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积极发展,我们认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将具有更高的战略基点。
四是扩大内需更加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消费率迎来综合施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外,我们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是“十五五”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着力点,其实质性破题可能需要设定提升消费率的预期性指标,同时推动收入再分配和社保领域的改革。
五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随着“十四五”时期“内卷式竞争”问题的凸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认为围绕着综合整治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十五五”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推进高水平推外开放方面都将作系统部署。
另外,全会是否会对年内的经济工作做出新的部署?我们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考虑到下周即将公布的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四中全会在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充分评估后,存在对宏观政策作出针对性部署的可能性。参考去年三中全会,全会分析了当时的经济形势,并于7 月18 日发布的《公报》中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接着次日的国常会便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新”领域。因此,我们建议可密切关注四中全会是否会围绕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讨论。
从流程上看,四中全会有两份重磅文件将依次亮相,构建“十五五”政策方向的“路线图”。参考五年前的时间线来看,四中全会前后有两份文件值得重点关注:一是闭幕当天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二是几天后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公报》可视为“内容提要”,与后续发布的《建议》在目标次序与核心表述上基本保持一致,不过《建议》会对每一节内容提供更具体的政策部署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稿“出炉”的同天,通常还会公布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通过该份说明,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五年规划《建议》形成的全过程以及政策脉络背后的深意与新意。
除此之外,纪实性的《侧记》扮演着“叙事桥梁”的角色。若以此前的时间线为参照,四中全会《侧记》发布时间于《公报》和《建议》两份文件中间。虽然它并非正式决议,但通过生动的场景还原与思想对话,将宏大的战略叙事转化为可感知的共识形成过程,从其中可更深入地透析顶层设计逻辑。
不过,四中全会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仅是序章,明年两会出炉的《纲要》方为最终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后,规划文本将进入为期数月的精细化打磨阶段。参照历史节奏,后续有四大关键节点值得追踪:(1)2025 年10 月至2026 年2 月,决策层将密集对重点议题开展调研及召开座谈会,发改委也会开展全民问计求策活动;(2)2026 年2 月,人大财经委将召开全体会议,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3)2026 年2 月底,政治局会议或将进一步讨论《纲要草案》;(4)2026 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纲要草案》的完善进入收尾阶段,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正式对外发布“十五五”规划《纲要》。
相较于《建议》,《纲要》会提出定量化目标,同时部分章节的结构调整尤需关注。
例如“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发展”从《建议》中的一小节、升格为《纲要》独立章节,精准预示了“十四五”规划期内数字经济的飞速增长。此类边际变化,正是洞察国家战略重心迁移的“信号灯”。
风险提示:数据和信息统计不准确或不完整;与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相关的增量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十五五”规划进展与预期不一致的风险。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钟渝梅 日期:2025-10-19
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这既是总结“十四五”成果的深刻认识,也是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共识汇聚。
二是强国建设系统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有望作为科技和制造业强国的协同战略加快推进。“十四五”在推动科技和制造强国的同时,中央提出了加快金融强国建设的目标,尤其是今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和股市走强,彰显出我国在金融领域定价权的提升,金融强国的战略定位在“十五五”时期将更加清晰。
三是把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力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针对“十四五”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十五五”发展新质生产力将更加注重其内在战略的优先级,相对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积极发展,我们认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未来产业的超前布局将具有更高的战略基点。
四是扩大内需更加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消费率迎来综合施策。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之外,我们认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是“十五五”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又一着力点,其实质性破题可能需要设定提升消费率的预期性指标,同时推动收入再分配和社保领域的改革。
五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随着“十四五”时期“内卷式竞争”问题的凸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我们认为围绕着综合整治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十五五”在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以及推进高水平推外开放方面都将作系统部署。
另外,全会是否会对年内的经济工作做出新的部署?我们认为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考虑到下周即将公布的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四中全会在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充分评估后,存在对宏观政策作出针对性部署的可能性。参考去年三中全会,全会分析了当时的经济形势,并于7 月18 日发布的《公报》中强调“坚定不移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紧接着次日的国常会便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两新”领域。因此,我们建议可密切关注四中全会是否会围绕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讨论。
从流程上看,四中全会有两份重磅文件将依次亮相,构建“十五五”政策方向的“路线图”。参考五年前的时间线来看,四中全会前后有两份文件值得重点关注:一是闭幕当天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二是几天后公布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全文。《公报》可视为“内容提要”,与后续发布的《建议》在目标次序与核心表述上基本保持一致,不过《建议》会对每一节内容提供更具体的政策部署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建议》稿“出炉”的同天,通常还会公布总书记关于《建议》的说明,通过该份说明,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五年规划《建议》形成的全过程以及政策脉络背后的深意与新意。
除此之外,纪实性的《侧记》扮演着“叙事桥梁”的角色。若以此前的时间线为参照,四中全会《侧记》发布时间于《公报》和《建议》两份文件中间。虽然它并非正式决议,但通过生动的场景还原与思想对话,将宏大的战略叙事转化为可感知的共识形成过程,从其中可更深入地透析顶层设计逻辑。
不过,四中全会的“十五五”规划《建议》仅是序章,明年两会出炉的《纲要》方为最终纲领性文件。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后,规划文本将进入为期数月的精细化打磨阶段。参照历史节奏,后续有四大关键节点值得追踪:(1)2025 年10 月至2026 年2 月,决策层将密集对重点议题开展调研及召开座谈会,发改委也会开展全民问计求策活动;(2)2026 年2 月,人大财经委将召开全体会议,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对《纲要草案》进行讨论修改;(3)2026 年2 月底,政治局会议或将进一步讨论《纲要草案》;(4)2026 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纲要草案》的完善进入收尾阶段,经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后,正式对外发布“十五五”规划《纲要》。
相较于《建议》,《纲要》会提出定量化目标,同时部分章节的结构调整尤需关注。
例如“十四五”期间,“数字化发展”从《建议》中的一小节、升格为《纲要》独立章节,精准预示了“十四五”规划期内数字经济的飞速增长。此类边际变化,正是洞察国家战略重心迁移的“信号灯”。
风险提示:数据和信息统计不准确或不完整;与科技创新、民生保障相关的增量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十五五”规划进展与预期不一致的风险。 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陶川/钟渝梅 日期:2025-10-19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