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进出口同比数据双增超预期

股票资讯 阅读:4 2025-10-20 12:21:48 评论:0
  2025年9月进、出口同比增速远超市场预期

      据海关统计,以美元计价,2025年9月我国实现出口总值3258.70亿美元,同比+8.30%,大幅超出市场预期(+5.65%)。9月实现进口总值2381.20亿美元,同比+7.40%,同比增速较上月上行6.10PCTS,远超市场预期的+1.37%。2025年9月贸易顺差录得904.50亿美元,同比+10.63%。整体来看,9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双超预期”的强劲表现,出口韧性凸显且进口增速显著回升,反映出我国产业链优势与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成效,也为宏观经济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当月各项目出口金额减去去年同期出口金额之差比上去年同期的出口总额衡量各项目对出口同比增速的拉动作用,分产业类别看,以美元计价,2025年9月机电产品拉动力为7.68PCTS,2025年以来连续7个月成为我国出口增速的核心支撑。从具体的品类看,集成电路、液晶平板显示模组、船舶、汽车和汽车底盘这四类商品对出口增速的拉动作用较大。

      从量价关系角度,9月肥料、集成电路、船舶和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四类商品实现量价齐升。其中肥料出口数量同比上涨幅度超过68%,其余类产品出口数量同比上涨幅度超过10%。价格方面,船舶出口均价同比+21.9%,肥料产品出口均价同比+16.1%,集成电路产品出口均价同比+13.7%,液晶平板显示模组产品出口均价同比+4.5%分出口目的地看,按美元计价,9月向非洲、东亚和欧盟的出口金额对我国出口的同比拉动力位列三甲,分别为2.66%、2.39%和1.97%。

      对美出口方面,截至9月已连续6个月同比负增长,横向来看,9月向美国的出口金额对我国出口同比的拖累最大,拖累幅度为4.19PCTS。

      2025年前9个月,东盟为我国第一出口目的地,累计出口金额达到5366.07亿美元,且9月继续保持良好的贸易增长态势;欧盟为第二出口目的地,累计出口金额为4802.38亿美元,中国香港超过美国,成为第三出口目的地,累计出口金额为3478.66亿美元;从前9个月出口累  计拉动力情况来看,向非洲的出口对我国总体出口的拉动力最高,为0.68PCTS,向美国的出口对我国总体出口的拖累最大,拖累幅度为3.78个PCTS。整体来看,2025年以来我国出口市场呈现显著的结构性分化,非洲、东盟、欧盟等新兴及成熟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而对美出口持续疲软、形成拖累,中国香港超越美国的排名变化与非洲的突出拉动力,共同印证了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的成效,有效对冲了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高端产品对冲对美出口下滑,特朗普关税或增添不确定性

      9月份我国进出口数据表现强劲,呈现双增超预期态势。出口增速大幅回升且显著超出市场预期,虽对美出口仍延续下滑态势,但在新兴市场与部分成熟经济体需求支撑下,整体韧性凸显;进口增速较上月显著上行,同样远超市场预判,延续了三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当月贸易顺差保持同比增长,反映出我国外贸在结构优化与内外需共振下的稳健运行态势。

      整体来看,2025年9月我国进出口数据双双实现超预期增长,这一表现或是短期假期错位与中长期发展动能共振的结果。出口端,10月国庆中秋长假与2024年中秋在9月的时间差异,促使企业提前安排出货以规避假期物流中断风险,叠加2025年9月工作日较去年有所增加,形成提前出口与时间红利的双重拉动。同时,在贸易多元化战略支撑下,非洲、东盟等市场需求保持强劲,叠加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产品出口实现高增,有效对冲了对美出口下滑带来的拖累,最终推动出口增速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短期来看,虽然我国9月进出口数据展现出较强韧性,但10月初特朗普政府突然抛出对华加征100%额外关税的威胁,计划于11月1日生效,而我国方面则对应提出了一套精心准备的反制措施。10月12日,特朗普与副总统万斯相继表态,试图缓和中美关税战紧张局势。2025年以来,虽然美方对我国挑起一系列关税施压政策,并于5月和8月对相关关税政策给予延期处理,但近期美方的施压举动打破了此前中美经贸商的缓和态势,已引发全球市场对贸易摩擦升级的担忧。从2025年以来的特朗普关税政策的经验来看,尽管其落地概率有限,且中方已通过稀土管制、船舶收费等措施展开对等反制,但此类关税威胁仍为后续进出口贸易增添了显著不确定性,不仅可能干扰企业出口订单规划与产业链预期,还可能削弱贸易多元化战略的对冲效果,后续仍需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

      风险提示:贸易谈判出现重大变动;突发地缘政治事件 机构: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庆东 日期:2025-10-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