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财政数据点评:税收强势可以说明什么?

股票资讯 阅读:5 2025-10-20 14:20:01 评论:0
  核心观点

      9月财政最大特征在于税收强势。今年强势税收背后有四个原因,也是今年重要的四个宏观形势。

      1、经济变平。经济最差状态正逐步过去,所以税收同比结束了去年那样的疲软态势。

      2、中国制造扛住了总量关税博弈,甚至中国出口超预期强势,带来今年税收超越年初预期。

      3、财政强调透明化,税收征管力度加强,所以边际向好的经济会迅速兑现在财政收入端。

      4、资本市场热度带来税收增加。以个税为例,前三季度表现强势的个税,主因资本热度带动个人资本所得超预期,印花税也同步贡献近月税收。

      关注财政,可更多关注财政反应的宏观趋势,不必仅局限于财政逆周期力度。中国财政的方向已经明确,从大开大合的逆周期,走向更加契合长期趋势的民生和科技。

      信息或事件

      10 月17 日,财政部发布2025 年1-9 月财政收支情况。

      简评:

      9 月财政数据有两大特点。

      一是收支总体好转,税收表现尤其突出,增速(+8.7%)创2023 年7 月以来新高。虽然国内增值税、消费税改善更多受低基数影响,但个税、印花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关税、房地产交易税均有扎实改善,企业所得税也维持高增长。

      二是财政增补资金渠道打开。9 月底政策安排5000 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近日财政部又安排债务结存限额5000 亿元,比去年多1000 亿。5000 亿元资金除用于债务化解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扩大有效投资。

      一、税收增速意外创出新高

      9 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温和回升0.6 个百分点,其中税收(+8.7%)显著回升5.3 个百分点,增速创2023 年7 月以来新高;非税(-11.4%)受去年同期大幅征收、基数走高的影响跌幅扩大。支出(+3.1%)也相应回升2.3 个百分点。

      9 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5.6%)回升11.3 个百分点,近月反复波动或受征收节奏调整影响。支出(+0. 4%)回落19.4 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9 月基数较高,彼时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专项债发行显著提速带动支出迅速走.

      二、个税再超预期,多数税种不同程度改善

      个税再超预期,主要系资本所得拉动。

      9 月个税(+16.7%)再度大幅回升7 个百分点,增速创3 月以来新高,预计主要是资本市场高位运行下,股权等转让节奏加快。

      据税务局公布,前三季度股权转让、限售股转让、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同比分别增长12.4%、77. 7%和11.3%,拉动个人所得税同比增长9.3%,前三季度个税共增长9.7%,个税超预期主要是资本所得拉动。

      另外,印花税(+189%)也继续激增,且加快37.1 个百分点。

      企业所得税仍较强劲,反内卷政策效应继续凸显。

      企业所得税(+19.6%)增速回落约14 个百分点,主要是8 月、9 月是企业所得税小月,规模较小,收入增速相应容易被放大。考虑到9 月PPI 降幅收窄0.6 个百分点,企业利润预计继续改善。

      增值税、消费税改善,更多是低基数因素。

      9 月国内增值税(+7.6%)回升3.2 个百分点,国内消费税(+3.8%)回升2.9 个百分点,同比改善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回落较多。不过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2.1%)大幅回升13.2 个百分点,虽有低基数因素,但主要还是9 月进口超预期走强,关税(+11%)也有超季节性的改善。

      受新一轮地产政策优化影响,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有所改善。

      随着京、沪、深先后松绑限购政策,其他多地也陆续跟进,9 月30 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较8 月回升16.6 个百分点至6.7%。相应地,9 月以房地产交易额为基础征收的契税(-8.4%)、土地增值税(-10. 6%)降幅也分别收窄9.9、15.2 个百分点。

      三、近期财政多渠道增补资金的动作有所增多

      财政支出结构显示,9 月基建类支出中城乡社区(-11.6%)、农林水事务(-6.9%)、交通运输(+22.3%)增速均不同程度回升;民生类支出结构分化,文旅、教育继续提速,社保就业、卫生健康有所放缓;科技类(+26. 7%)高增主要是低基数影响,即支出节奏波动较大,不必过度解读。

      近期财政有增量工具,除5000 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外,近日财政部已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5000 亿元下达地方,比去年多1000 亿。除了用于债务化解外,还安排额度用于经济大省扩大有效投资。助力基建投资是阶段性选择,中长期财政倾向“投资于人”趋势不会改变。

      风险分析

      消费复苏的持续性仍存不确定性。今年以来,居民消费开始回暖,但恢复水平有限,未来延续低位震荡,还是能继续向常态化增速靠拢,仍需密切跟踪。消费如持续乏力,则经济回升动力受限。

      地产行业能否继续改善仍存不确定性。本轮地产下行周期已经持续较长时间,当前出现短暂回暖趋势,但多类指标仍是负增长,未来能否保持回暖态势,仍需观察。

      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拖累全球经济增长和资产价格表现。

      地缘政治冲突仍存不确定性,扰动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和市场风险偏好。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君芝/王泽选 日期:2025-10-20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

本站内容源自互联网,如有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不提供任何金融服务,站内链接均来自开放网络,本站力求但不保证数据的完全准确,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责任均与本站无关,请自行识别判断,谨慎投资。